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2日报道,日本人怎样看待中日的角色互换?日本年轻人对此漠不关心且感到疑惑,因为他们出生的年代正是那个日本经济处于滞胀的“失去的十年”。
日本婴儿潮时代出生的退休人员则非常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77岁的贤水纳说,那些熟悉二战以及其后巨大灾难的日本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尽管日本可能不久就要被中国所超过。他说:“经济总量并不能说明什么。普通日本人的生活在过去的几十年提高了非常多,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中国离经济强国差距仍大
据香港《东方日报》10月3日报道,经济超日赶美要讲求“软实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半年一度的《世界经济展望》,全面调升了全球的经济增长预测,身为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今年经济估计收缩5.4%,明年则仅增长1.7%。至于中国这个第三大经济体,估计今年增长8.5%,明年则进一步升至9%。
报告揭示的景象,不但标志着中国经济继续一枝独秀,还预示全球经济规模排名即将出现大换位,中国将取代日本的第二大经济体地位。
不过,按规模排名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实力,其实相当片面,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影响,不能单单以此衡量谁是经济强国。
事实上,要认真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既要看宏观层面,亦要看微观层面,两者不可缺一。不难发现,中国经济是以总量取胜,落到个人层面,弱点便无所遁形。以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计,日本是中国的13倍,与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相比,中国的差距更大。因此,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比拼经济实力的主战场,向来不是总体规模,而是讲求经济“软实力”。
在经济结构方面,日本的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达到七成,中国大概只有四成。换言之,中国必须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才能取得与发达国家相同的成果。此外,城市化、普及教育、医疗、就业、民生等各方面达到什么水平,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强弱。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难以摆脱量高质低的困局。
日本经济在过去将近20年一直陷于低迷,还要即将被中国取代,心理上自然不好受。反观德国在2007年把第三大经济体地位拱手让予中国时,反应便平静得多。原因很简单,中国有多少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何等不平衡?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中国目前大概只算是经济大国,还说不上是经济强国。(编辑:刘瑞常)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