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防范“灰犀牛”式风险的攻坚战:出清“僵尸企业”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更新时间:2017/8/29 10:01:09   
>> 相关新闻链接
·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坏账管理公司”怎么看 ·老年人日常生活面临风险:出行不便 用药存误区
·吃下万达酒店资产 富力债务风险增加几何 ·阳光城惊现三高风险:高存货、高担保、高融资
·各路房企饿着肚子抢地赌明天 赌博式拿地风险重重 ·半年亏了38%的FoF,请问你是怎么分散风险的呀?
·平安50亿贷款告急,乐视最大危机是银行挤兑风险 ·借条上千万不要写这3个字 否则你1毛钱也要不回来
·曹德旺赴美建厂水土不服?中企走出去小心3大风险 ·霍金再警告:人类只剩不到200年逃离地球

案例回访

那家“僵尸企业”怎么样了?

在《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期封面故事《僵尸企业生存实录》中,记者曾采访过一位“僵尸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王明。如今,那家“僵尸企业”怎么样了?

王明还在这家央企子公司工作,2016年四季度,随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改善,企业的效益又好了起来。而在去年年初,他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企业正面临部分停产的遭遇。

当时,王明曾透露,企业内部拟定了几个方案。总体来看,若全面停产,亏损将高达十几亿;若部分停产,亏损面相对较少;若仍维持生产,亏损面相对更小。此外,还有一个重组的方案,将与其有关联业务的子公司合并,如此能够减少数百万的关联费用。

最终,重组成为这家企业的命运。

今年,这家企业与另外一家有着关联业务的子公司合并。王明表示,合并明显降低了财务成本和关联交易费用。“原来我们的产品卖给对方,中间要交给第三方,就是为了不扯皮,甲方和乙方的业务,再弄个丙方进来做中间人。重组之后成为一个单位,很多关联交易费都取消了,也就不用重复上税了。”

王明表示,营改增之后,国税与地税之间不存在税种竞争问题。因此,合并并未遭到地方的反对。

重组之前,人员剥离的方案也在施行。2015年,公司“被剥离”人员达5000余人;2016年,又有近4000人“被剥离”。这些人员按照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一类1600余元“拿最低生活保障回家”。如今,在职员工仅近4000人。不过,即便是在职,这些工人的每月工资也仅有2000~3000余元。

“工资水平太低,很多员工上有老下有小,2000多块钱怎么生存,双职工家庭还勉强能过,单职工家庭是彻底没法过。”王明叹息道。

王明告诉记者,这家公司在它所属的央企里,并未被认定为“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不过仍然是个“困难企业”。他介绍,随着去年四季度以来产品价格出现回转,企业的效益有所好转,运营还是有利润,“现在价格有点回落了,但是还是能挣钱的。”

而同一家央企在同一地区的一家孙公司被确认为企业内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命运。

“他们去年职工闹事儿比较厉害,拉了横幅,上面写着‘我为公司出生入死,公司让我生不如死’。”王明向记者介绍说。

“这个企业,必须要宣布它破产。”王明说,虽然他并不知道这家公司如何被划定为“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但“那个企业是投进去多少东西都救不活它。它不破产不行了,背不起了”。

王明介绍,这家企业此前为当地省属企业,在2006年被他所在的央企收购。而自收购之初,这家企业就“一直没好过,生产多少赔多少,就没有一点盈利的迹象”。收购是央企出于社会责任考虑,毕竟这家企业“工资都开不出来,人都没法生活了”。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王明所在的企业还控制着市场大部分产能,“利润很大。”

“原来效益好,可以背。现在自己都顾不了自己了,背不起这个包袱了。”王明感叹道。

王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他所在企业还面临着新的问题。

“前几年我们的矿石每个月都有储备矿。现在是进多少矿石就消耗多少矿石,原材料越来越少了。”他坦言,“今年出现了‘断顿’的现象。没矿可挖了,这么多企业,这么多产能,大家都要找米下锅的。”

产能依然过剩,但资源却逐渐枯竭。而进口矿石却由于运费成本太高,企业根本无法承担。合并之后,在关联交易及财务成本上确实可以节约开支,但随着矿石的减少,未来前景实在堪忧。“我们这家企业是流水线生产企业,满负荷生产可以说是各种损耗最低的时候。要是只开一半,损耗立马就上去了。厂子越大,成本越低;厂子越小,成本越高。”他直言。

不过,企业在账面上还是盈利的。

“去年,总部就是这样的政策,我每个月给你这个企业多少钱,剩下的就不管了。反正我要保证集团不亏。”王明坦言,“我们作为子公司,财务都在总部,我们销售额都到总部了,底下是见不着钱的。”

“企业盈利不盈利,关键还是看现金流的。光账面上是盈利的,但是见不到现金流,搞财务的立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王明无奈地说,“现在企业里面最忙的是财务。财务几乎天天加班,不停地调账啊。”

“现在就是走着看,就是你是企业的一把手,你也是不会把这个东西往上报的,你报上去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你一把手还干不干,你还有能力干吗?”王明感叹道,“5年后,不知道这个企业还能不能开下去?”

26

发达国家的僵尸企业占比并不比中国低

大公司和历史悠久公司“僵尸现象”尤为突出

27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4期)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 |北京报道

7月24日,美银美林发布研报称,尽管欧洲中央银行想要紧缩货币政策,但欧洲有大量的僵尸企业过分依赖廉价信贷,捆住了决策者们的手脚。

美银美林欧洲信贷策略负责人巴纳比·马丁(Barnaby Martin)表示,9%的欧洲大型公司都在靠银行的低利率和宽松的贷款存活,它们几乎都可以被视作僵尸企业。一旦欧洲央行过快采取紧缩措施,这些公司可能随时面临“雷曼时刻”。

宽松政策助长僵尸企业

在美银美林的测算中,欧洲9%的非金融公司是僵尸企业,利息覆盖率指标(衡量公司产生的税前利润能否支付当期利息)为1或更低。这些僵尸企业主要属于能源和公共板块,最容易受到利率上升的影响。其中,意大利广播公司Mediaset SpA、瑞典能源公司Lundin Petroleum AB、法国广告公司Publicis Groupe SA以及荷兰传媒集团Altice NV已经入不敷出。

得出这样结论的并非美银美林一家。6月,国际清算银行覆盖了14个发达国家的年度报告显示,在这些国家的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平均比例由2007年的不到6%增加到2015年的10.5%。

今年1月,经合组织也曾发布一份名为《行尸走肉?OECD国家僵尸企业与生产率关系研究》的报告。报告称,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僵尸企业数量占比越来越高,沉没成本也日趋增加。这些僵而不死的企业“拜金融危机遗产所赐而存活下来”,由于危机后各国央行的超级宽松政策,长期的低利率,导致市场上劳动力和资本的错配以及低效运转。银行不愿意驱使企业破产,因为破产也将伤害到银行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经合组织的报告认为,公司规模越大,其成为僵尸企业的概率也越大。由于各国政府倾向于减少因大公司破产而造成的就业损失,因此大公司更有可能获得政府补贴,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期。同时,由于关系型节点或银行宽松政策的存在,银行也有动机让大公司存活下来。此外,年限较长的公司,尤其是成立时间超过40年的公司,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更大,这些公司往往拥有大量雇员,并较容易获得银行补贴。

报告显示,2013年,西班牙僵尸企业的比例最高,达到10%;意大利6%的企业属于僵尸企业,是2007年的2倍,其资本存量和就业比重分别高达19%和10%;法国僵尸企业的比例最低,仅为 2%。

僵尸企业或捆住央行决策者手脚

7月12日,加拿大央行7年以来首次提高其主要贷款利率,成为继美联储后全球第二个进入加息周期的央行。许多投资者都在押宝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等是否可能紧随其后收紧政策。

而在美银美林看来,虽然中央银行们有意退出刺激计划,但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可能捆住决策者的手脚。

7月20日,欧洲央行召开货币政策例会,宣布维持零利率政策不变,继续执行每月600亿欧元的购债计划至今年底,并在必要时延长。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为使欧元区通胀率达到低于但接近2%的目标,欧洲央行在维持当前的经济刺激政策上必须要有“耐心”。

“公开的秘密是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将于明年逐渐减码宽松政策,而上个星期他却是超级鸽派。”巴纳比·马丁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显然,他受到了非常大的政治压力。”

“过去5年来欧洲货币政策令许多盈利能力薄弱的公司得以继续为其债务融资,以避免违约。”巴纳比·马丁称,这导致债券发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年初至今,排名前20的债券发行人供应量市场占比40%。这一数字在2015和2016年还是25%,这导致信贷市场上的‘超级公司’。”

巴纳比·马丁认为,这些因欧洲央行企业债券购买计划受益的欧洲企业,银行利率一旦提高,预计到2018年的某个时间会出现困难。

Brooks Macdonald fund基金经理Niall O'Connor博士认为,在量化宽松政策推动下资本涌入风险资产,从而创造了泡沫。在他看来,“当中央银行关闭水龙头,这些easy money就会蒸发,泡沫随着破灭。”

“当今的世界负债比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更高,经济增长乏力,资产价格高企,许多企业负担了很多用来进行债券回购的债务,僵尸企业的数量自2007年以来翻了一番。”Longview Economics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沃特林(Chris Watling)表示,负债沉重的全球经济可能容易受到即将到来的加息的影响。

美银美林预计,为了等待经济进一步好转,欧洲央行最早将在2018年1月开始退出宽松,并从2019年春天开始调高利率。

僵尸企业破产慢并已阻碍新投资增长

各国政府将如何整治垂死挣扎的僵尸企业?任由僵尸企业倒闭代价不小,而让僵尸企业苟延残喘会拖垮经济。

经合组织报告认为,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与非僵尸企业的投资、就业减少密切相关。一是长期疲软公司不退出市场会造成经济投资的整体疲软;二是僵尸企业产生的“拥堵效应”将通过扭曲资源的重新分配,抑制潜在产出增长。就经合组织成员国实际情况来看,与全球金融危机前相比,僵尸企业比例的增加导致了2%的累计投资损失及0.7%的就业损失。

不少国家仍在向“僵尸企业”输血。据报道,韩国政府在3月23日宣布向出现财务危机的全球第二大造船公司大宇造船和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高达2.9万亿韩元(约合26亿美元)的救助金。这也是自2015年10月以来,韩国政府向这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提供的又一笔援助。

在东京富士通研究所经济学家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看来:“没有老的公司退出,新的公司就不能进来。因为市场已过度拥挤。”

根据经合组织的报告,僵尸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低效的退出程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报告认为,意大利破产法庭的动作极端缓慢,平均需要8年时间才能清算一家失败企业;相比之下,美国只需要几个月时间。由于冗长的流程造成法律费用居高不下,债权人经常只能收回其声索金额的一小部分。

然而,英国却是一个特例,2007 年后,尽管其经济发展也受到较大影响,但由于与其他经合组织成员国相比,英国的破产程序十分高效,其僵尸企业比例不升反降,这使其投资增加了1.5%。

 

 

 



责任编辑:cprpu
上一页 [1] [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