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负债问题中,地方政府债务一直是风险因素相对较多、也更受关注的一个部分。11月4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作了介绍。该负责人表示,经全国人大批准,2016年新增中央政府债务限额1.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18万亿元。随着2016年GDP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预计到2016年末负债率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地方债规模相对合理、举债方资产存量庞大、政府防控风险的底牌多,这些因素都将让中国在防控地方债风险时底气十足。
负债水平低于国际
只有同时清楚一艘航船的经度和纬度,才能准确定位其在地球上的位置。同理,判断一个国家某一类债务的风险情况同样离不开纵向、横向的综合比较。
那么,中国的地方债情况究竟如何呢?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除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范围,依法是指地方政府债券,以及清理甄别认定的2014年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同时,地方国有企业(包括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债务依法不属于政府债务;地方政府作为出资人,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
在债务规模方面,截至2015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事实上,如果再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元,并结合GDP数据计算,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8.9%,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明显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严格意义上的地方债又称为显性债务,这部分债务风险不大。而从地方融资平台负债这一“隐性债务”的角度来看,其本质上属于公司债,这些债务如今在处理上有一套市场化的规则,客观上讲风险也是可控的。
“一方面,我国地方债务资金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而非一些国家那样用于消费等经常性开支;另一方面,衡量地方债风险时不应只看到债务本身,也要看到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所拥有的大量资产。这些资产对地方如期偿还债务有着很强的担保能力,其中很多资产变现只是个周转时间的问题。因此,没必要对中国地方债过分担心。”丛屹分析。
化解风险屡出实招
虽然无论从显性债务还是隐性债务角度看,当前地方债风险都处于总体可控范围,但中国防范地方债风险的脚步却并没有停下。政府相关部门依然在积极构建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以财政部为例,其在规范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屡出实招。具体包括7个方面:一是推动修订预算法,从顶层设计层面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法律制度框架;二是建立限额管理机制,依法设置地方政府债务的“天花板”;三是政府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四是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五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六是研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七是制止违法违规担保融资行为。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看来,相关部门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可以使原来五花八门的政府性债务逐步由单一规范的政府债券替代,这将大大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稍早前也撰文指出,在地方债问题上,财政部门侧重于科学确定发债规模,准确编制债务收支预算等方面;央行职权则应侧重于金融功能,组织债券发行,加强对发行规模、信用评级、资金核算和使用等情况的监管,为人大监督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从本质上抓住了‘收入现金流’与‘偿债需求’这样一个核心关系,有助于避免地方政府为了一时的经济增长或财政资金过度举债,从而使地方债风险处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丛屹说,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期,一些地方既有加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的需要,又面临前期债务的偿还,因此难免遇到短期财政收支压力。而及时全面的防风险措施,显然有利于这些地方平稳渡过转型期。
精打细算服务转型
业内人士指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地方债风险管控同样任重道远。在转型时期,精打细算地利用好举债获得的资金,着力呵护创业创新,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便是促使地方债与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与债券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黄文涛,以重庆的数据为例佐证了上述观点。2012年,重庆债务率达到92.8%,居于当年度全国第二。随后的几年中,重庆GDP持续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地方债务规模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对地方政府而言,实现债务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关键在于把握两点:一个是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厚植税收基础;另一个是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这一新出口,最大限度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改善公共服务供给,进而助力地方债实现‘存量可控、结构优化’。”丛屹表示,目前包括江浙等很多地方在内,都已经出现不少良性循环的案例,未来全国的地方债前景亦不会悲观。
在地方债问题上,“中国经济向好趋势”以及“政府调控底牌”也成为不少海外专家关注的焦点。查尔斯·斯坦利证券公司首席全球战略师约翰·雷德伍德表示,外界担忧中国利用贷款所进行的投资过多,但中国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为涉及的更多是国有机构之间“自己欠自己”式的国内债务。未来,随着生意好转或是现金流增加,某些潜在的坏账就可以变成良性负债。此外,中国政府在应对债务负担方面也还没有亮出大多数底牌。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