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英利“失血”过多将进行债务重组 谁来接盘成迷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更新时间:2016/2/14 16:33:49   
>> 相关新闻链接
·万达高管节后首日站着开会 王健林说了3句话 ·为什么国有企业没有未来
·刘强东:就是没找到马云... ·中国化工430亿收购先正达,全球农化新“三巨头”
·黄亚生:中国最有希望的是民营企业! ·马云和他的高管们 在内部年会都聊了什么?
·花了8500万美元之后 Facebook关闭了开发者平台 ·一家传统旅行社的互联网化转型路径
·王石为啥不欢迎民营企业当大股东? ·于幼军:有的人连良知都没有

  中国光伏领先企业英利集团因资金链危机,将进行资产债务重组。

  1月20日,一份中国银监会印发的"关于印发《英利集团资产债务重组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显示,银监会和国家能源局支持对英利资产债务重组。英利公共关系部副部长王志新确认了该文件的真实性,这也味着英利集团正式启动债务重组。

  英利集团1998年进入光伏产业,但从2007年其主要资产之一英利绿色能源赴美纽交所上市至今,英利的盈利能力一直未见改观。在2007?2014年这8年间,英利只在2007、2008和2010年实现盈利,其余年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2015年12月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英利绿色能源亏损金额高达5.035亿美元,资产负债率更攀升至121.3%。

  英利集团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快速扩张的决策失误。在多晶硅价格很高的时候,英利为了通过自己建设多晶硅厂来解决上游原料的问题,成立了"六九硅业"多晶硅生产项目。2011年多晶硅价格暴跌,运行仅一年的"六九硅业"成了一个长期减值的项目。

  在投入回报不够的情况下,债务问题成为英利的灾难。2015年5月,《财经国家周刊》以"英利会成尚德第二吗?"为题,探讨英利的高债务问题,但英利绿色能源首席财务官王亦逾彼时表示,英利最困难的时期已过去,正在有步骤地化解高负债。

  当然,业内现在最关心的还是英利的未来:会否重蹈尚德、赛维申请破产的覆辙?谁是最终的接盘者?

  申请破产?

  英利未来的第一种也是各方面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是申请破产。

  在光伏领域,曾有"南尚德、北英利"一说。讽刺的是,2013年,尚德申请破产;三年后现在,英利也站在了悬崖边缘。

  如果英利申请破产清算,其现有资产将被用于抵偿债务。鉴于英利目前资不抵债的现状,未来可能会有较大部分的资产债务无法抵偿,这必然会导致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多家大量持有英利债券的银行遭受重大损失。同时,已经以全部身家进行抵押的苗连生个人资产也将彻底清零。

  更为重要的是,如英利破产清算,2万多名员工将面临失业,不利于地方的稳定发展,地方政府也失去了一大税收来源。

  换句话说,假如英利破产清算,将形成银行、企业、债权人、员工、政府的多输格局。

  即便英利最终选择与尚德电力同样的破产重整而非清算路线,引入类似顺风光电这样的接盘者,最终债权人如何分担损失也是一大难题。以尚德电力破产重整为例,最终以现金方式的受偿比例为31.55%,以"现金+应收款"方式受偿的约为受偿比例31.79%,其余则被一笔勾销。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光伏产业回暖,英利品牌在海外市场具有一定的价值,银监会还印发了《通知》,要达到银企共赢。从这两方面看,各方都不愿意看到英利重蹈尚德、赛维的覆辙,英利破产清算或者破产重整目前来看可能性都不大。

  英利在给《财经国家周刊》的回复中也明确表示,英利不会全面退出光伏。

  债转股?

  债转股也是英利当前可能采取的手段之一。

  根据银监会印发的《通知》,英利集团的金融债权人委员会由国家开发银行担任主席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4.010, -0.01, -0.25%)、中国银行(3.180, -0.01, -0.31%)及交通银行(5.200, -0.01, -0.19%)作为副主席行,国家开发银行承担日常工作。银监会有关部门也会与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债权人的指导与协调,这样的委员会堪称"豪华"。

  但英利集团已将相当规模的资产用于抵质押,即便是这样"豪华"的委员会,也难以让英利获得银行新增贷款。更重要的是,现在英利几乎所有毛利都被贷款利息等财务成本所侵蚀,即便是银行能够进行续贷、展期,也很难让英利摆脱当前危机。

  因此,在"银企共赢"的指导理念下,债转股或成为一个优先选择。在英利产品依然有竞争力的当下,采取债转股,可以降低负债,减少还本付息压力,使现金流得到改善,或有机会走出泥潭。

  对于银行来说,债转股后,很可能相当长时间拿不到分红或股息,但至少可以妥善处理一部分债务,金融风险可以得到有效化解。

  最有可能的接盘者?

  综合各方信息,引进战略投资者或是英利未来最有可能的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5年8月开始,英利集团就已与3家战略投资者进行过沟通,其中一家能源央企,一家以房地产及酒店开发经营等业务为主的央企,还有一家综合类证券公司。

  总部位于香港的联合光伏集团对英利重组一事也非常积极。2014年,联合光伏和英利两家公司就合作进行过一个300兆瓦的项目。联合光伏也公开表示,正在探索为英利绿色能源提供帮助的路径,并愿意与其他国家支持的企业或太阳能公司合作,以帮助英利渡过难关。

  "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前提条件是认同光伏产业发展的前景,有实力和战略眼光。"王亦逾表示,这样既能够保留英利品牌、技术等优质资产,同时又能化解债务压力。

  但这并绝非易事。虽然英利不肯对外透露集团层面负债具体数额,但业内估算其债务在百亿元左右,这对于引入战略投资者无疑是一个巨大门槛。

  坚硬的现实是,在当下光伏制造业领域的民企中,能够有实力接盘的寥寥无几。即便是有实力者,如果仅从扩大规模来考量接盘英利,并不具有现实意义。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自身扩产并非难事。

  对于致力于发展光伏下游电站的企业,接盘英利表面上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产品供应,降低成本。但当前光伏制造业竞争充分,供应能力强,电站开发商受制于上游的情况并不常见,走向上游并不很迫切。

  产业之外的资本也有介入的可能,之前有传言称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信达资产有接盘意向。但信达内部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信达资产不会在这个阶段去接盘,如介入也是在破产或债务重组以后,接盘大幅打折的不良资产。据传,信达曾介入过尚德的破产重整。

  当前,有实力、有意愿参与英利重组的可能是部分能源类国企尤其是央企。近年来,国内传统能源企业开始转向发展新能源,而随着煤炭、石油价格进一步下跌,电力过剩,这样的转型显得尤为迫切。因此,这类企业最可能成为英利的接盘者。

  无论谁来接盘,都会在介入英利后面临现有管理团队去留等问题。一旦处理不当,企业可能再次陷入危机。而英利管理团队也未表现出愿意放弃管理权的迹象,甚至在追求外部投资人仅是财务投资的目标。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