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金公司报告表示,未来2至3年,若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减产30%,将造成裁员300万人。
中金公司报告表示,根据全国经济普查,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五个产能过剩行业就业1000多万人。如果未来两三年这些行业减产30%,将有300万职工面临下岗。
根据1998年经验,2100万下岗职工后有1300多万人实现再就业,100多万人得到内部安置,其余失业人数约占1/3。按照这一比例,上述五个行业减产30%可能带来100万失业,相当于城镇就业的0.3%,小幅推升失业率。
近期还有一则新闻称“中铝旗下最大氧化铝企业或全面停产,1.3万人面临失业”。中铝随后否认了这一消息。相关人士介绍,公司确实向运城市政府打过这个报告,但这并不代表中铝山西分公司马上就全面停产。只是如果形势持续恶化下去,突破中铝公司确定的底线,将不得不减产甚至全面停产。
2016年五大重点任务中,去产能排在第一位。那么,去产能这一重大改革措施是否会带来新一轮下岗潮,其影响又到底有多大?
中国怎么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
去产能第一步就是把“处置僵尸企业”这一头炮打响。僵尸企业在哪?在国企与A股。
人民日报近日文章称,僵尸企业并非个别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有它们的身影,已经成为国企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是企业减利的最大出血点。A股市场上也屡见不鲜,一些上市公司长期亏损,但总能在退市的关口,有如神助般获得政府补贴而“保壳”成功。
僵尸企业之所以“僵”而不死,主要是它们依赖非市场因素生存,靠政府补贴、银行续贷等方式获得给养,市场机制奈何不了。
人民日报称,僵尸企业退出,必须让市场说了算,而不是靠政府决定谁“活”谁“死”。政府补贴之类的“偏饭”,肯定是要撤掉的。
去产能会带来下岗潮吗?
既然处置僵尸企业重点在国企和A股,那么会带来类似90年代国企改革的下岗潮吗?
2015年12月,厉以宁发表了一段关于国企下岗的讲话,提及1998年中国坚决出清过剩产能的历史背景和借鉴意义。
上一轮国企改革付出的成本极其巨大,最明显的就是大量的国企工人下岗。众所周知,以牺牲两千到三千万下岗工人为代价,换来了国有企业的今天。那些国企工人,为企业奉献了青春,建起了厂房,搬来了设备,到头来却以很低的几万块钱的“工龄”被买断回家,土地、厂房、设备由此都成了他人所有,与自己无关。这是极大的不公。
关于下岗潮的担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曾表态,去产能不会出现大规模下岗。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曾进一步作出了解答。与20世纪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相比,中国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面临的处境要好很多。
朱海斌表示,国有企业员工数量已经远远少于20年前。更为重要的是,劳动力市场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下岗的国有企业员工无法再进入就业市场,这是因为来自农村的廉价劳动力供应几乎无限。相反,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自2011年开始减少,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意味着部分领域的劳动力供应不足。政府可以在技能培训与再就业方面加大财政支出,可以缓解产能过剩调整带来的就业影响。
面临下岗 应该怎么办?
下岗“潮”可能没有,但下岗似乎不可避免。去产能代表着企业破产关停或兼并重组,这过程中总会有人失业。如果我就是这一小部分人群,如何应对?只能默默承受改革的代价了吗?
李克强1月4日在太原钢铁和煤炭企业调研时强调,化解过剩产能要坚持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同时,他还指出,加大财税支持,中央对地方予以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人员安置。妥善安置职工,通过转岗就业、扶持创业、内部退养等方式安排分流职工。
扶持政策将很大程度帮忙失业人员,但中央也需要更加重视这部分政策内容的落实情况,化解失业人群担忧。
上面说的是政府层面,个人呢?
“去产能”真真的落在了个人头上,首先要尽量保证你自己不是被“去”的那一部分。呵呵!
如果失业了,就要意识到自己重回竞争行列。就像国企破而后立,从头再来。
@羽为裳:我就是那个年代买断的企业职工,工厂以不到一万的价格给我们买断,美其名曰签一个自愿买断的协议,工厂以白送的价格卖给当时的厂长。这就是当时我们的企业改革,后来厂子又被卖给了合资企业,发财的是厂长,而我们自己交社保,医保。
@老王头:当时,职工下岗,找不到工作,生活十分艰苦。几千万的国有资产,让几个所谓评估师几句话就变成了几百万,国家多大损失!
@鸿:上一轮国企下岗职工的损失谁来补偿?因为这些下岗职工都40多岁,在社会上是无法找到工作的,这些工人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照顾,谁来管?精神压力大,苦!!!!!请问专家,上一轮下岗到延退这段时间这些人生活你统计过吗?
@阿明:国企不能下岗?私营企业每年离职的有多少?国企福利好,还叫为国家贡献青春,有本事去创业做老板啊!都是市场经济了,一切按劳动法来!按工龄每个下岗职工补两个月!懂得!
@王德凯:为什么就不能下岗,国企央企很多都可以裁员,国企央企事业单位应该朝高科技方向走,这是时代决定的,资金就应该投入科研上面,很多业务都可以打包卖给民企!高科技才是唯一出路,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就应该关闭!配置优秀资源干科研!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