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在G20美国匹兹堡峰会即将开幕之际的9月中旬,笔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正在参加着一个别开生面的会议。在一个古老的旅馆中,一群来自G20的学者正在从民间的角度探讨G20峰会上会讨论的大问题。
关于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严,是造成这次危机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这次会议上,一些民间学者认为,不管是《巴塞尔Ⅰ》还是《巴塞尔Ⅱ》,对银行审慎监管的重要措施就是资本充足率,只要每个银行能保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整个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就强。可是,在这次危机中,人们发现,出了大问题的几家商业银行,如英国北岩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在危机前都是资本金充足的模范银行。相反的,在这次危机中受到冲击较小的汇丰银行、摩根银行等,它们的资本充足率并不是很好。
因此,人们发现,不能仅从个别银行的角度看问题。这就引出了一个新概念,叫做宏观审慎监管原则,即不但要看每个银行本身的资本充足率,还要监管银行整体的系统性风险。
举个例子,从微观监管的角度看,如果一个银行卖出了风险大的资产,这个银行的风险就小了,可如果很多银行同时都这样做,就会使整个市场的资产价格大跌,甚至使得整个银行体系崩溃。这种微观上正确的行为,会导致宏观上的危机。这时,微观审慎机制起到的是火上浇油的效果。
在当今的监管体系中,这种微观看似审慎,但宏观上造成危机的机制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过于公允价值的会计法则(Mark to market)、住房贷款资产证券化,都是火上浇油机制。不解决这种火上浇油机制,我们的经济就会不断地出现这种大上大下、大起大落的现象。怎么办?这次会议上,即有观察者提出了好几个高招。
一是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加一个贷款乘数。贷款乘数值与贷款增长率挂钩,一旦贷款增长率过高,这个乘数值就增加。然后用这个乘数值去乘原来的资本充足率,成为一个大大增加了的新资本充足率。监管当局就用这个新指标来监管银行。这时银行受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就不得不增加资本金,或是减少贷款。反之,在经济不景气时贷款增长率很低,甚至是负增长,这时贷款乘数就会低于1,乘上原来资本充足率后,就使新的资本充足率大大降低。银行就可以多贷款,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招是专治银行短期行为的。银行运作有这样的特点,长期利率一般比短期利率高,银行愿意多吸收短期存款与资金,贷出长期贷款,这时银行利润增加了,但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增大。可是在现行激励机制下,工资奖金都与当期业绩挂钩,风险很可能是以后的事,而且大银行还有政府与纳税人来埋单,何乐不为。这也是造成世界上很多银行在金融风暴中陷入困境的机制之一。
会上有人也提出了一种办法,即在资本充足率上加一个流动性乘数。当该银行的平均筹措资金期限与贷出款的平均期限一样,或更长时,这个乘数为1。如果资金的期限低于贷款的平均期限时,这个乘数就大于1,差距越大乘数就越大。逼着银行增加成本,知难而退。
总之,建立宏观审慎机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目前市场中的顺经济周期机制,或者说是火上浇油机制。要从宏观上建立一个反周期的制动阀。不用发什么文件,在经济过热的苗头出现后这些机制就自动地起到作用。
当然,上面谈到的只是十分简化后的机制,真正的操作机制要复杂得多。但原理就是这个。按照这些原则去改革现有机制,就能不断地改善我们的体系。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可目前很多西方国家对实行这些新机制还是犹犹豫豫,生怕损害了他们金融企业的利益。
会议还在继续,下一篇文章,我会介绍会议上炒得十分火爆的关于如何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