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双十一”。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11月11号,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都会利用这一天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在互联网上掀起购物狂欢。
虽然只有五六年的发展时间,但某种程度上,“双十一”电商购物节已经足以写入中国经济发展史。2013年11月11日当天,天猫总交易额达到350亿元,京东、易迅、苏宁等大型电商也创下交易额新纪录。350亿元是什么概念,作为购物天堂的香港一个月的总销售额不过300多亿元。这个份额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扩大还将持续扩大。在这一天,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到乡村小镇,无数人守候在电脑前,提前给支付宝充好值,选好心水的商品,只等凌晨一到,就开始点击鼠标,开启疯狂购物模式。在经济总体下行的大环境里,“双十一”是一抹不多见的亮色。
近年来,由民间自发形成的全民性定期狂欢最明显的有三个例子,除了“双十一”电商狂欢,还有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再加上每年国庆的旅游黄金周。这三个狂欢节象征着中国当代经济生活的三种繁荣:文化娱乐经济的繁荣,旅游经济的繁荣,以及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象征着新经济。所以,马云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信号,反映新经济的崛起”,这话是有其道理的。
尽管“双十一”电商购物狂欢节象征意义不凡,但其弊端仍难被人无视。以节日进行促销,这种做法虽然会提高销售量,但是也对电商商家运营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意难做了”现在是很多商家的共识。对很多中小商家来说,实际上促销力度越大,对于他们影响就越大,电商运营成本就会越高,商业瓶颈已经凸显。很多人都以为电商的运营成本更低,但如果整体考虑物流以及管理等综合成本,对于卖家而言,目前多数电商平台的运营成本甚至比线下还要稍高一点。一些中小卖家为了促进自己的销售额,不但降低了平常商品的利润,而且纷纷参与电商平台的各种广告接口,理论上这是一种薄利多销宣传手段,但实际上如果测算不当,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则极有可能造成亏损,往往会形成“赔本赚吆喝”的局面。如果说每年一个“双十一”这样的局面还可以承受,但目前众多电商平台非常热衷于人工造节,各种活动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店庆”、“圣诞促销”、“春节大促”等等,这种行为虽然有一定促销作用,也利于商家清理库存,但如果全年都是节日,商家供货问题该如何解决,利润问题又该如何保证?
“双十一”购物节的狂欢能够促进内需,但不能当成经济复苏的标志。电子商务之所以被称为新经济,是因为这种经济方式增加了商品生产者的竞争,降低了商品的边际成本。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全年交易额达到1.3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GDP总额。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但类似于“双十一”购物节这样的商业模式,如果发展过度也会透支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反而对电子商务造成伤害。当然,我相信市场有足够的力量最终达到新的平衡,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模式必会给社会带来普惠。(朱迅垚)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