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发改委网站公告了首批推出的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发改委把项目公之于众,让社会知道哪些项目是可参与的,这有利于市场自主决定如何配置资源,是件好事。”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第一时间对此份公告给予肯定。
细看列表,80个项目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五大领域,项目地域分布南至闽粤、西结新疆,具有相当的覆盖面。
叶青所在的湖北省,此次有5个项目入选,其中“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赫然在列。“石首我去过,那里的老百姓盼大桥盼了好久,但要是纯依靠政府投资,‘十三五’都不一定盖得起来”,叶青说道,“而采用这样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方式,项目可以很快地做起来,进展会大大加快。”
这样的好处显然也是政策制定者所看重的。中央高层领导前不久就曾提出,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此次公告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
“国家总的原则就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对记者说道,“具体的方式国家不做限制,由项目方自行决定。”
公告对于每个项目具体的合作方式并未给出明确规定,但其中所提到的“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无疑与进入2014年以来被频频提及的“混合所有制”、“PPP公私合作伙伴”等热词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此前,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曾在一次内部座谈上谈到,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在推进城镇化方面存在超过十万亿的融资需求。换言之,引入社会资本,已是当下的必然选择。
“混合所有制也好,PPP公私合营也好,都要鼓励社会投资。而这种政府规划、社会参与的模式,也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合作,应该是以后的趋势。”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如此评价道。
然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以往的此类合作并非都那么令人愉悦。
“现在虽然国家鼓励引进民资了,但实际上在融资端也好、政策端也好,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并不位于一个层面上,”一位业界人士对记者说道,“在以往的这种公私合作中,不成功的例子并不少见。”
他所说的“不成功的例子”,杭州湾跨海大桥可算一例。这座全长36公里的海上巨龙,尽管从技术上来说不啻为一个奇迹,但对于参与其中的民营企业而言,却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通车五六年了,收益不乐观,不少民营资本都退出了。”一位熟悉项目情况的市场人士对记者说道。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该桥“运营后的实际收益与预测相差甚大”。
这样的情况自然也引起了学界的注意。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东教授对记者说道:“基础设施投资往往是长期投资,微利或者无利可图,民营资本为什么要来投资呢?”
而一位市场人士对此的表态更加直接:“民间资本一直担心,在具体的项目运作上,政府更知道项目内情,会不会出现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情况——把好的活儿给国有企业、把难的活儿留给民间资本?”
在高旭东看来,回应这类质疑,需要从公司治理的层面开展更多让市场放心的工作:“在混合所有制中,最重要的是治理结构,治理结构一定要按照现代企业的原则,公开、公正、透明,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
在最新的市场化案例中,“中民投”被看做是民营资本“抱团”参与混合所有制的一种新模式。媒体报道显示,中民投已于5月9日在上海注册完毕,注册资金为500亿元人民币,被看做是“民间版”的中投。
“抱团取暖,相应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也增强了。所以这种模式,先在民营企业内部来一个混合,再去和公有资本混合,也许是一个新的路子。”一名业界人士评论道。
(记者 庞瑞)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