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学者称中国告别低福利国家 财富差距急剧扩大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4/3/18 8:27:36   
>> 相关新闻链接
·我国贫富差距难见缩小 收入分配改革明年或加快 ·十问中国梦 收入差距改革的阻力多大
·福布斯公布已故名人收入榜:杰克逊3年挣5亿美元 ·媒体称月薪1万者加薪100元 政府多收71.5元税费
·樊纲: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至少需20年逆转 ·薪酬调查起底:国企员工隐性收入占总收入一半
·多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深圳1600元领跑全国 ·12省份城镇居民收入跑输GDP 学者称今年不乐观
·官方基尼系数与民间数据相差极大遭质疑 ·24省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深圳1500元最高

  中国近年在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何评价和定性这些举措对于国民福利的改善却依然存在争议。

  香港学者王绍光近日发表长篇文章称,过去十年,中国出现了一次新跃进:社会保护力度的大大增强。

  “有人在2000年前后说中国是‘低福利’国家,那是有依据的,因为当时中国在社会保护方面的公共支出比例确实比大多数国家低。但如果这些人今天依然说中国是‘低福利’国家,那等于说,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低福利’国家。”王绍光称。

  社会福利的“高”和“低”都是相对而言的。《第一财经(微博)日报》采访的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广覆盖”和“保基本”仍然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在一些发达地区和个别领域确实已经出现了社会福利大幅上升的态势,但对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来说,这些年政府主要是在补历史的“欠账”,所提供的仍然是最基本的保障。

  体制完善投入激增

  王绍光在这篇名为《中国仍然是低福利国家吗?》的文章中,用详实的数据列举了中国在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领域所做出的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

  王绍光称,中国在2000年前后处于“低福利”状态,原因在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政府曾一度误认为,市场导向的改革意味着由个人与家庭承担社会风险。

  进入新世纪以后,这种状况开始改变。在涉及绝大多数民众福祉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政策,“保障范围越来越广、保障水平越来越高、保障体制越来越健全。”

  在缩小地区差距方面,自1994年以来,中央对各省财政转移支付的总量一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1999年以后,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大台阶;到2013年已达到近5万亿元的水平,是1994年转移支付总量的20倍。

  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中国政府近年来对农村居民采取了“少取”和“多予”两套策略。从2003年起,城乡人均收入与消费差距已稳定在一个狭窄的区间;从2010年起,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3年快于城镇。

  2013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2012年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水平的基尼系数在2004~2008年间窄幅上升,2008年后逐步回落。虽然2012年的基尼系数0.474仍处于高位,但已经是连续五年下降。

  在养老保障方面,从1997年国务院正式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先后建立了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012年上半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全面开展“新农保”与“城居保”工作,当年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人社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人数达到8.2亿人,其中城乡居民参保4.98亿人,城镇职工参保3.22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中国覆盖人群最多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养老保险全覆盖之前,中国已经实现了城乡低保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王绍光称,2000~2012年间,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支出,从不到5000亿增至近55000亿,增加了近11倍;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5%猛增至2012年的10.5%。

  广覆盖保基本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目前还处于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提高水平的初期阶段,“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仍然是主要特征。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中国政府在民生保障上的投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今年两会刚刚公布的《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3年在财政增速下降的前提下,政府依然保持了对社保领域的投入力度,社会保障与就业、教育、住房保障、医疗等四项支出超过了15000亿元,占到当年中央财政总支出的22%。

  2014年预算对这四项的投入依然“给力”,以社会保障和就业这一支出为例,2014年中央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52.96亿元,增长9.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5.1%,达到3038亿元。

  在体制建设和投入都有了长足进步的情况下,民众更加关注的是政策执行的效果如何,而在这些方面恰恰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长期关注社保体制改革的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谢名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福利的高低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分不同地区差异和群体差异,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对于更多待发展的地区和农民来说,他们的保障水平仍然是很低的。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只是搭了一个框架,充斥着“碎片化”和“短期行为”,存在着很多不公平和不可持续之处,未来的重点是要落在体系建设上,建设公平流动可持续的社保制度。

  以医疗保障为例,王绍光说,中国新医改致力于降低卫生总费用中的个人支出部分,进入新世纪之初,中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的比重一度达60%,到2011年,个人支出的份额已降至34.77%,就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而言,中国现在不仅已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40.8%),也已低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40.5%)。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却对新医改的成效持有不同的看法。

  钟南山在两会期间表示,从表面看,新农合、城镇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的覆盖面非常广,而且覆盖的费用越来越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但实际上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改善医患关系以及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这三个核心问题上,新医改所取得的成效不是很大,甚至在个别方面还有恶化。

  中国基尼系数连续五年下降,引起关于中国收入差距状况和趋势的争议。乐观者认为,下降表明中国收入差距在持续减小,贫富差距有所缓和。但多位专家明确表示并不乐观。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称,虽然中国的基尼系数最近几年出现下降迹象,但收入差距状况仍不容乐观,需要政府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他还特别提醒人们注意基尼系数下降背后财产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财富差距和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财富差距反过来会强化收入差距,强化代际之间收入差距的加剧。

  根据李实的研究,财富差距急剧扩大,远远超过收入差距的水平。2000年财富差距为0.55,2010年已上升到0.76。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