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4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拉尔斯·彼得·汉森、欧仁·法马和罗伯特·席勒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REUTERS/Claudio Bresciani/TT News Agency
新京报讯 对于三位美国学者昨日获得诺奖,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聂辉华表示,三人的研究并无共同点。
法马与席勒意见相左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聂辉华昨日表示,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研究观点及研究领域并不完全相同。其中法马相信市场是有效率的,投资者经过慎重考虑选择的投资策略和随机选择的结果是相同的;席勒则认为市场有时未必有效,投资者的情绪、甚至外在气候等因素都能对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而汉森的研究领域是在计量经济学。
聂辉华表示,此前像这种意见相左的经济学家共同获得诺奖已有先例。1974年,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纲纳.缪达尔共同获得当年的经济学奖。奇怪的是,哈耶克反对计划经济。他认为经济效率来自利己的动力,有效的决策来自充分的市场信息。但缪尔达尔一向高举“进步”旗帜,主张政府的积极干预。
他认为,三人的研究并无太多共同点。可能诺奖评审委员会将三人“凑”在一起的用意是提醒人们,特别是政策制定者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既不要盲目相信市场的力量,也不能过分强调情绪对市场的干扰。
“诺奖颁发与现实有关”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日表示,诺贝尔奖委员会从不承认颁奖与现实有关系,只表示忠实地考量其学术贡献,但事实上,两者是有关系的。
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科斯,是因为1989年东欧出现巨变,而现实制度的无效率导致其必然发生巨变,所以显示了科斯制度分析的贡献。再比如蒙代尔获奖也是在欧元区产生之后,这才显示出他的贡献。
鲁政委认为,法马、汉森和席勒在今年获奖是建立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背景下,2008年的危机显示了金融市场空前的非理性。
“在哪一年获奖有偶然性,但是趋势一定是大的事件与其贡献有关系,引起了世界的注意,才有机会获奖。”鲁政委认为,法马早就该获奖。
鲁政委表示,目前国际上超一流的经济学高手非常多,与三十年前相比,那时获奖的都是一个门派的开创者;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获奖者是“工匠”型的经济学家,他们通常是突破了某个技术难关。
获奖者说
席勒:不敢相信自己获奖
昨日诺奖直播现场,虽然已成为近几年预测获得诺奖的热门人选,但席勒昨天在接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电话时仍显得十分意外。他表示,自己对得诺奖“不敢相信”。
他表示,虽然很多人此前都对他说希望他获奖,但也有很多颇具实力的竞争者。“是的,我没有期望自己能得奖”,他说。
在谈及经济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时,席勒表示,经济学中有很多是非常基础的理论,对于人性、人类的行为以及现代文明都起到深远的影响,因此是很重要的研究领域。此次获诺奖,他表示很高兴受到诺奖委员会的肯定,并表示这一理论其实包含了很多有争议的内容。
而对于他的理论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有何影响时,席勒开玩笑称:“我有本书就是写这个问题的,去读我的书吧”。他还称:“金融危机显示经济学理论仍有很多错误和不完美的地方,我们正在努力改正,还有很多需要做的。几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
席勒是畅销书作家,代表作有《动物精神》和《非理性繁荣》。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