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中国海外资源收购存在“泡沫化”风险
来源:腾讯 更新时间:2013/9/14 10:42:27   
>> 相关新闻链接
·防范金融市场过度杠杆化 ·学者称影子银行若达30万亿元恐致系统性风险
·天价地王集中出现 地市高烧暗藏风险 ·多地新城遭业主抛弃成为空城 房地产泡沫蔓延
·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 ·宇文远:亚洲金融危机会否“昨日重现”
·经济学家调查:地方债风险成当前经济最大挑战 ·“造城盛宴”风险大 “城镇化运动”谁是推手?
·厦门新规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4种情形政府举债不被 ·环保产业盛宴背后的风险

  从满目疮痍的伊拉克到战火纷飞的阿富汗;从广袤无垠的非洲大陆到大洋洲再到北美大陆,世界几乎每个角落都能发现带着头盔操着普通话的中国人的身影,而这些中国人及其代表的企业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买家”。

  的确,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许多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而这其中很多企业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收购海外资源,这里面既包括石油等重要的能源资源也包括铁矿石等重要的矿产资源。

  继2009年之后,自2012年至今,中国企业的海外资源收购似乎又掀起了一波小高潮,但与收购的热度不减相比,一些过去收购的项目推进却遇冷,阻力重重,成效整体不尽如人意,有人士据此提醒,海外资源收购泡沫化的风险或已显现,国内有关企业应该反思以往继而回归理性。

  海外资源收购有加速之势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企业针对海外企业的并购出资总额为298亿美元,创出了历史新高。按领域观察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可以发现,资源与能源领域为191亿美元,占整体的64%。

  从收购额排在前10的并购案看,资源领域占了7起,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为代表的“三桶油”更成为其中的主力,表现抢眼。

  2012年12月12日,中石油宣布以16.3亿美元收购必和必拓旗下的澳大利亚Browse液化天然气一体化项目股份。14日,中石油又以22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在阿尔伯塔省中西部Duvernay地区的页岩凝析气资源,中石油获得49.9%的合资公司股权。

  18日,中石化通过全资子公司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以约15亿美元交易价格收购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英国子公司49%股份项目正式交割,此次收购也标志着中国能源企业首次进入北海油气资源投资开发行列。随着一个接着一个资源收购项目的进行,2012年被许多人称为“并购年”。

  步入2013年,中国海外资源收购继续“乘胜追击”势头未减。2月23日,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与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签署协议,收购其位于俄克拉何马州北部部分密西西比灰岩油藏油气资产50%的权益,总交易对价10.2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收购美国油气资产比例最高的一次交易。

  另外,中国石化正就从其母公司中石化手中收购80亿美元英国、俄罗斯、哥伦比亚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上游油气资产进行谈判,此举将有助于中国石化提高在全球油气生产及勘探市场的参与度。 2月26日,中国海油宣布,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收购尼克森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总对价约为151亿美元。这标志着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一笔海外油气并购案成为今年海外收购最大“亮点”。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也不甘寂寞。海默科技以2750万美元价格成功购买了美国Carrizo公司页岩油气开发项目14.2857%权益。

  针对上述如火如荼的收购浪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腾讯财经表示,随着经济增长,以石油为主的能源资源将长期短缺,为了保障供应以及国家能源安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还需要走出去购买资源以满足内需,“这种形势还会保持数十年。”

  至于近来资源收购小高潮的出现其主因在于全球经济不景气,“欧美企业缺钱,需要剥离一些资产纾困急着出手,此时价格也好谈,双方容易达成协议。”

  而中国企业投资协会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韩晓平通过对上述收购案例观察分析指出,新一轮资源收购小高潮呈现出新的特点,即收购标的正从以石油为中心逐渐转向天然气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且欧美成为主要目标市场。“这与当前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他向腾讯财经分析说,“此外,收购的目的也有所改变,即过去重要考虑能源安全而现在则更多从企业本身发展需要出发。”

  项目推进遇阻泡沫化风险显现

  面对能源央企以及个别民营企业对海外资源表现出的热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显得不以为然。他向腾讯财经表示:“我认为目前并不是掀起海外资源收购新高潮的时机,过一两年大概是进入好时机了。”

  梅新育向腾讯财经分析指出,某些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对外直接投资目标是不现实的,这一点在资源投资中最为常见。之所以出现海外开矿收购油气等热潮,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说法是这样可以保证我国进口资源供给的安全,并降低中国进口矿产的成本,但这种目标是不可能单纯依靠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假如发生战争,中国进口资源供给的安全取决于中国军队保护进口陆海交通的能力,而不取决于海外矿山产权归属哪一国企业。

  假如外资企业可以在东道国无约束地开展转移定价操作,中国制造业企业确实可以通过投资上游资源环节降低其国内制造业部门的进口成本,把账面利润较多地保留在国内制造业部门,或是他们在境外避税港设立的离岸公司账上。

  但是,经过1970年代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现在,但凡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国家,普遍对其境内外资企业的转移定价操作实施了程度不等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此种限制尤多。如近年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矿山,东道国政府批准时几乎都附加了一系列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中国投资矿山对华出口时须按国际市场价格销售,不能人为操纵低价出售。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某些基于错误目标定位的海外直接投资项目相应也就可以停止。包括战争风险在内的政治暴力风险在资源开发行业非常突出,背景是资源输出国、特别是其中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矛盾上升。”

  进一步考察,就传统战争风险而言,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战乱频仍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代表财富的自然资源本身就是引发暴力争端的根源,用自然资源换取的金钱又能支持武装冲突各方向外界采购武器、给养,从而将战争持久进行下去。

  其次,中国资源开发投资项目遭遇的劳工权益等社会摩擦较多,且易于引发政治暴力风险。第三,初级产品牛市放大了资源开发项目的违约风险。所谓违约风险,即东道国政府违约,投资者无法或无法及时求助于司法或仲裁机关;或虽有裁决,但无法申请执行。此外,顺周期投资策略,提高了成本和失败概率。

  除了梅新育的分析之外,纵观中国海外资源收购历史,其实很多项目目前的进展并不顺利,绝大多数项目建设遇阻,大都没有投产甚至搁置。个中原因,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在于很多项目位于非洲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落后,为了推进项目,中方往往需要进一步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无疑增加了成本,最后的结果就是入不敷出,亏损已是必然;这种情况集中发生在矿产资源收购项目中。

  而对于一些油气项目而言,也存在投资失误的情况。“主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存在高风险,实际开发结果可能与初期测绘数值存在较大出入,富矿可能变贫矿,特别是页岩气,赌输的可能性也很大。”中国石化联合会信息部有关人士向腾讯财经补充道,“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后果就是巨额资金打水漂,国有资产流失。”

  因此,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中国海外资源收购目前已经显现出泡沫化的苗头,在一个个光鲜的项目及数字背后可能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反思过去投资需趋于理性

  既然风险已经露出端倪,当下一些对外资源收购的企业或许应该反思。林伯强就此指出,“不用过于担心民营企业,今后肯定还会有民营企业参与海外资源收购的案例出现,但是估计规模和数量不会太大太多,因为民营企业毕竟实力有限。另外,民营企业风险意识强,会快速的调整策略来化解危机。”

  但是,一些国企则由于体制等方面原因在走出去过程中将会面临极大挑战,特别是来自政治层面的障碍将会很多。对此,他认为,为了化解当前在海外资源收购中存在的政治和经济障碍,可以通过合作的模式。“双方可以成立合资公司,各持有一定比例股份,这样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另外,林伯强向腾讯财经表示,海外资源收购应考虑三大因素。一是东道国政局必须平稳;二是陆上通道完善且安全;三是双方利益互补互相需要。基于这三点因素,他认为未来中国针对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能源资源的收购或会加强。“欧洲作为俄罗斯传统的能源市场已经萎缩,俄罗斯必须依赖中国。”

  而梅新育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向腾讯财经表示,“最重要的是是实施反周期策略。对海外直接投资发展,我们心要热,头脑要冷。现在我们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经不小了,与此同时,其中的泡沫成分也已经不可忽视了,我们一些投资主体的资产负债结构风险也已经上升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

  同时,他认为,新兴市场十年高增长已经终结,正在进入一个以震荡和分化剧烈为特征的新时期。5月以来亚洲新兴市场的动荡只是小麻烦,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麻烦更大,新兴市场动荡肯定会通过危机传染机制影响到中国货币和资本流动,届时,对外直接投资也可能成为资本外逃的通道之一,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此外,他指出,在此前的中国直接投资高增长期间,一些国家受益颇多,对中国投资的态度也趋向苛刻,继续盲目追加投资,未必有利,不如等这些东道国受到经济金融危机冲击,放下架子,取消不合理的政策管制,中国企业再寻找机会进入。

  “所以,对此我们不必急于赶超,2013、2014年先求稳,实现我们债务软着陆,估计那时候一些新兴市场也会出现较多抄底新机遇。欲速则不达,我们要当马拉松冠军,不是要当百米冠军。”梅新育说。(腾讯财经 岳宝彩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