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恒天然乳清蛋白含肉毒杆菌的事件不断发酵,除了被披露的几家企业纷纷表示影响很大之外,恒天然对国内乳制品的控制也逐步浮出水面。
由于新西兰是我国进口奶粉最大的来源国,中国乳制品行业对新西兰奶源依赖程度颇深。而恒天然控制了新西兰90%的奶源,因此恒天然的任何动作,都会对中国乳业产生重要影响。
众多企业牵涉其中
“在超高温的环境之下,肉毒杆菌将被杀灭。另外在酸性的环境当中,也就是在发酵和酸度比较低的环境当中,也会被杀灭。”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TheoSpierings)在中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着重提出,并强调可口可乐、娃哈哈的生产条件使得它们的产品是安全的,同时表示多美滋的产品中至今未发现有相关污染物。
不过,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消费警示及媒体的报道还是让人们忧心忡忡,各企业也相继发表声明强调自己的产品是安全的,并采取措施。
“由于生产中采用超高温杀菌工艺以及饮料弱酸性的抑制作用,这些产品可以安全饮用。 ”可口可乐在其中国官方网站发布的声明中认为自己在中国的所有产品都是安全的,但“为了让消费者放心并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措施”,已经对云南、广西和广东三省的相关产品开始召回。可口可乐大中华区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4.8吨涉事乳清蛋白原料中有25公斤已用于生产一个批次的美汁源果粒奶优,其余4.775吨尚未投入生产,已被安全隔离。该负责人说,消费者可以拨打产品包装上的热线电话,由客服人员简单鉴别是否属于该批次,并告知召回细则。
“这次召回是预防性的。在未证明产品已经被污染的情况下,多美滋决定对少量批次2阶段产品实施预防性召回。 ”多美滋也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涉及的12批次优阶贝护和多领加二阶段产品的具体名称和批号,并在全国900个城市4900家指定门店设立的召回点进行退换,并会对召回产品全部销毁。
娃哈哈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涉事产品的具体名称、生产地址及批号,并承认产品已基本销售完毕,但称“按照我司产品的生产工艺,加工过程需经过高温杀菌,即使存在肉毒杆菌,经高温杀菌,也不存在残留风险”。对于是否召回,娃哈哈集团相关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尚未有召回信息。
由于各企业的涉事产品已大量流入市场,恒天然“48小时召回问题产品”的承诺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昨日,恒天然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解释,由于现场可能存在翻译和速记的误解,“不是48小时完成召回,而是启动召回。 ”
事件仍在发酵
除了以上三家被恒天然直接提及的企业,还有一些企业也被陆续披露受到此事影响。
“8月2日我们就接到恒天然的确认,我们供应中国市场的所有产品均未使用恒天然问题原料,但8月4日晚间,恒天然告诉我们这两批次产品是在使用问题原料后未经彻底清洗的包装线上包装。 ”雅培方面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雅培也在8月6日凌晨宣布,对287834K402、287844K402两批次雅培幼儿喜康力 (3段)奶粉进行预防性回收并销毁,召回产品共7181箱,其中约112箱已售出,消费者可拨打雅培热线咨询召回事宜。
不过,8月6日深夜,恒天然已经向媒体证实,西奥·史毕根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及未公布的公司为雅培。
另外,“可瑞康将召回其在新西兰市场上销售的3个批号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牛栏对港澳出售的两批次第三阶段幼儿助长奶粉进行预防性回收”的消息,也让不少通过代购奶粉的婴幼儿父母感到恐慌。
新西兰乳业深度渗透中国
据新华社报道,乳制品是新西兰的主要出口商品,其9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年出口额约为84亿美元,占新西兰总出口额的四分之一。另据我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奶粉 44.5万吨,增加了24.8%,其中新西兰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奶粉来源国,上半年自新西兰进口的奶粉为37.1万吨,增加了34.3%,占我国进口奶粉总量的83.3%。其次是法国、澳大利亚、荷兰等,上半年的进口量基本上都在1万吨左右,合计占我国奶粉进口总量的8%。
恒天然是新西兰及全球最大乳制品原料出口企业,雅士利、雅培、美赞臣、惠氏等奶粉企业均为恒天然的合作伙伴,雀巢、卡夫和达能也由其供应乳制品。因此,当恒天然生产的乳清粉、乳清浓缩蛋白以及恒天然澳大利亚涉事工厂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基粉被国家质检总局禁止进口,业内纷纷对此表示担忧。
“目前尚未有解除禁令的时间表,如果时间太长,企业内部库存的原料一旦消化完,必然会到其他国家地区寻找新奶源,对于这些进口企业来说,面临着成本增加的可能。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新西兰奶源自19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一直享受关税方面的优惠,由于其质优价廉,迅速并长期占领中国市场。
宋亮表示,新西兰奶源曾一度占据中国进口奶源90%的市场份额,中国乳业对新西兰的依赖度非常高。随着中国乳制品消费量的不断上升,这个市场结构得到改善,目前新西兰奶源的市场份额已下降到80%左右,美国、荷兰、丹麦等国的奶源比例在不断上升。
国内乳企显然也早已意识到对进口奶源的依赖度过高等问题,娃哈哈、光明、圣元、雅士利、伊利等乳企也纷纷在海外有奶源及工厂布局。
“中国企业不缺资本,在海外布局也是迫于国人对国内奶源的极度不信任。 ”中北蓝海FMCG品牌营销策划机构首席项目运营总监王子恒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对于恒天然事件,国内乳企不应盲目乐观,“必须肯定恒天然主动披露的机制。打铁还需自身硬,国产奶粉重新赢得消费者信赖必须从过硬的产品质量入手。 ”(记者 练琴)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