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中国企业为何“大而不智”?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更新时间:2012/12/24 10:06:39   
>> 相关新闻链接
·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传统企业触网 钱路藏在供应链
·分众传媒证实私有化决议 股票恢复交易 ·2012年IPO企业七宗“最”
·2012年表现最差CEO ·李宁为“大跃进”埋单 非现金方式助经销商清货
·达芬奇不惜股本傍国企:首旅集团资产置换大股东 ·苗乐如:房地产已过“最冰寒时代”
·绿地酒店进军欧洲 牵手MELIA集团 ·丁磊:重启改革已成为政府和学界共识

  中国所以在创新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创新的氛围,创新的生态还比较差,甚至可以说比较恶劣。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严重滞后,研究归研究、生产归生产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很多科研成果很难真正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近日,汤森路透发布“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上榜100家企业、机构全部来自美日欧韩,中国无一机构入选。相反,在今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比达到15.8%,入选企业数量首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

  这是汤森路透第二次发布这样的榜单,在上次的发布中,也没有中国企业、机构的影子。媒体将中国企业、机构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之为“大而不智”。

  虽然一份榜单,尚不足以成为判断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的唯一标准。但是,在财富积累速度日益加快、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中国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位次不断前移的情况下,“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上看不到中国企业、机构的影子,还是让人感到尴尬和羞愧的。

  也许有人会说,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在创新榜单上应当可以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企业榜上无名,可能这项评比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对这样的质疑,我们无力反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相关评选机构绝对不会因为不让中国企业上榜而随意设置评选标准。如果这样,这项评比就不可能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也就不可能有生命力。

  华为等企业,在世界同行业确实有较强的竞争力。不然,欧美国家也不会设置重重障碍,阻拦华为进入欧美市场。问题是,将其放到整个世界创新市场,华为的创新优势,可能就只能局限于国内了。其一年的专利成果超过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也只是在家里比比而已。与世界知名的企业、机构相比,可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事实上,有关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也不是因为此项评比诞生而出现的。早在若干年前,类似的讨论就已经频繁出现了。但是,却一直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更没有得到企业的呼应。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特别是针对中国企业的“双反”调查、贸易制裁等不断发生,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土地资源的不断紧缺等,中国企业才逐步认识到创新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即便如此,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真正把创新放到企业发展的首位。

  “两弹一星”的试验成功、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曾经激活过中国人的创新动力。虽然那时的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平台还比较低,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是,创新的氛围很好,创新的热情很高。因此,愿意置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人也很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中国也掀起了新一轮技术创新、技术发明、技术创造的热潮。那时候的年轻人,也更倾向于读工科、搞研究,而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等科学家,也都成了年轻人学习的榜样,追求的目标。如果中国人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追求,坚持这样的目标,中国应当早就成为创新型国家了。

  问题在于,当人们逐步认识到廉价劳动力、土地和环境资源的消耗等,能够带来比创新更多、更直接、更快捷的经济利益和效益,能够使社会财富增长更快时,创新也就被慢慢地淡化了。继而,绝大多数企业也就都把注意力放到了如何使用廉价劳动力、如何通过土地和环境资源的消耗来获得财富的增长了。

  我们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在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把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完全没错。前提是不能因为需要增长、需要财富的快速积累,而放弃更为重要的科技创新。尤其在经济已经取得比较大的成就的情况下,仍然认识不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仍然不重视科技创新。如果这样,经济社会发展就会走入歧途。

  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所以在创新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创新的氛围,创新的生态还比较差,甚至可以说比较恶劣。以企业为例,按照有关专家提供的数据,在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不足数量的30%,而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则不到1%。相反,却没有一家企业不安排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不是国家规定的7‰,而实际都超过了1%。

  业务招待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研发经费,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一个创新型企业所应当具备的素质,也不是创新型国家应当出现的现象。这样的创新生态,当然只能使企业“大而不智”、“大而不强”了,也就更谈不上创造微软、苹果、谷歌等神话了。

  而另一个制约中国企业创新、影响中国创新步伐的重要原因,就是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严重滞后,研究归研究、生产归生产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很多科研成果很难真正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即便实现转化的,后续跟踪和协调也跟不上。这其中,研究机构与资本相脱节,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研究成果不能迅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且严重挫伤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很多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宁可做生意、办培训班,也不愿再去搞研究了。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不仅需要企业和科研人员去认真研究,也需要有关方面拿出更多的鼓励和促进政策。

  在中国,虽然从事资本运作的机构很多,企业也很多。但是,将资本运作与科研成果挂钩的机构却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真正这样的机构。那些挂着科技贷款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招牌的投资机构、金融机构,更多的也都是想着如何通过帮助企业包装上市,从而获取高额利益,而很少有去关心企业如何创新、如何提高科技含和竞争能力。增强资本与科研成果的关联度,让更多的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是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上,企业家队伍也是影响创新工作十分重要的因素。从总体上讲,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真正像任正非那样重视企业创新的并不多。更多的企业,都看重的是眼前利益、短期利益。对国有企业来说,规模始终跑在创新的前头。而对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创新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前期投入较大,也不大愿意去冒险、去舍弃眼前利益。所以,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与观念,对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十分关键。

  当然,政府在政策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导向,没有对企业创新产生足够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总之,中国经济要转型,结构要优化,没有创新是难以达到目的的。至少,会拉长转型和优化的时间。这一点,不仅需要企业引起重视,更应当引起政府的警觉。(作者 宋国云 谭浩俊)

 

 



责任编辑:cprpi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