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让打工者不再是城市的过客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2/11/22 8:51:01   
>> 相关新闻链接
·中国富豪移民 该不该批判? ·中国人均储蓄过万世界第一 有钱为啥不敢花
·共同富裕是国泰民安之本 ·中国向洋垃圾说“不”
·铁道部推行“实货制”改革 ·北京养老院生存现状调查:住不起的养老院
·浅谈钢结构工程的施工监理 ·石家庄市暴力拆迁将追究刑责
·河北省严厉打击冒领城镇低保金行为 ·住建部:急拟二三线城市限购名单

  根据中国社科院报告,中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达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其中相当比重为进城打工的流动人口,这些人没有户籍,很少保障,能否融入城市,值得探讨。

  日前,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对10365名实名注册用户进行的调查显示,60.2%的受访打工者期待未来十年成为新市民。在他们眼中,成为新市民的三大标准是:同工同酬、享受城市福利、有城市住房。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上海人口计生委处了解到,在外来人员中,打算在沪长期居留的比例达到四成,如将拥有自购房的来沪人员都视为打算长期居留的外来人员,则八成没有自购房。

  外来人员在沪面临的烦恼主要是居住条件差和工作强度高:对于前者,目前外来务工者平均月收入不到3000元,想通过购房融入城市并不轻松;对于后者,本报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人少有双休日,通常是一个月休息三天或每周休息一天。

  但即便在二三线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要想融入城市也并不轻松。在浙江绍兴的艾默樱控股集团,来自陕西的打工者钱文才对本报记者说,他和妻子已到公司七八年,每人月薪3000元左右,最近他们还把小儿子介绍到了这个工厂工作。钱文才此前多年打工攒下了十多万元,但因为小儿子的一场婚礼基本耗尽,因此尽管全家都在绍兴,但并不敢想象将来能在这儿买房生活。

  前述万名打工者调查中,对于他们的忧虑的选项,73.0%的人首选“生活成本高”。实际上,老一代和新生代打工者的感受略有差异。年轻的打工者流动性高,年岁稍大的打工者更稳定,正如钱文才夫妻满足于每月3000元的收入,但儿子却不太满足于不多的薪水和枯燥的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认为,大多数老一代打工者进入城市是谋求温饱,新生代打工者则是谋求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认同。换句话说,老一代更多地强调“生存”,而新生代看重的是“生活”。

  当然,也不乏留下的外来务工者,在浙江丹吉娅集团一位中层管理者吴国其已在当地购房,他加入公司近十年,目前夫妻的收入足够按揭的需要。他对本报记者说,只要公司需要,会一直干下去。

  这样的例子至少说明未来可期。前述万名打工者调查显示,65.3%的人对自己未来十年的生活有信心。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我国未来将“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本报记者缪琦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Cprpy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