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创下33个月以来的新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环比上涨0.2%,6个来首次环比回升。对此,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10月份CPI数据基本符合业内人士对市场的预期。短期内CPI走势相当温和,但是从中长期看通胀仍然存在一定的上行风险,明年通胀压力会变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王军指出,10月份物价的走势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翘尾因素在回落,10月份翘尾的因素大概是0.1%,比9月份低了0.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食品价格总体上还在回落,国庆长假后蔬菜和蛋类价格都在明显回落。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认为,CPI、PPI数据显示,经济依然正在底部徘徊,因此短期内不用考虑通胀压力。由于价格还在低位,这也为政策继续维持宽松提供了支持,未来央行会继续通过组合工具,包括逆回购、降息、降准提供流动性。
虽然各方对目前通胀水平普遍持乐观态度,但导致物价上涨的力量仍然不可忽视。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外的环境对物价上涨进而通胀的影响不容低估。
从国际来看,美国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后,势必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过剩,这既会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给我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会导致热钱流入,直接增加国内市场货币流量。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的阶段,劳动力、土地价格都在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将长期存在。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基于全球流动性的回升,中国面临输入型通胀,加之国内经济企稳回升,201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威胁要大于通缩。西南证券分析师刘峰表示,尽管目前CPI处于“1”时代,但是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为我国明年上半年的消费价格控制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未来物价通胀的形势会继续保持相对比较温和的态势。”王军表示,估计今年全年通胀会控制在3%以内,鉴于短周期经济正在企稳筑底,年内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将会进一步增加,但是出现政策大幅度调整的可能性也不大。
王军强调,展望明年的中国经济,要警惕两点。一是在地方保增长的冲动和压力下,宏观经济政策再次过度放松;二是新一轮全球性宽松所引发的输入型通胀使国内物价反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提醒,根据物价运行的规律,明年物价可能又将进入新的一轮上升周期,如果出现投资过热和资本流入过快,明年的物价上涨就可能演变成新一轮通货膨胀风险,这需要市场提前关注。(记者 许岩)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