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止土地抛荒?
我们认识了土地抛荒的原因,那么接下来就要思考怎么来应对土地抛荒了。我们认为,要解决土地抛荒问题,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要落到实处:
首先,要改善和整修村庄内的农田水利设施。经过我们的实地统计,全村共有大小堰塘30余处,而其中每个村民小组都有1到2个当家堰。不必将所有的堰塘进行重新修建,而只要将每个小组的当家堰进行修缮就能够各个小组的农业生产需求了。修理当家堰,要有政府的投资,但是也不能全部由政府投资。我们可以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堰塘的修整,每个当家堰只需要政府投入5、6万元就可以进行彻底的修整了,缺口的3、4万元则可以由村民自行筹集。许多村干部都表示说,“只要国家能投入一部分,我们自己也都可以筹集一部分。村内种地的和本村出去的在外地工作的人都会出钱的。”这样的方法既可以提高公共投资的效益,还可以调查农民建设水利设施的积极性。让当家堰的受益农户自发地选择自己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制,这样就可以保障水利设施持续有效地运转下去了。这些方面在全国家不少地方都是有现成经验可以学习的。
其次,要修建农田机耕道,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建议可以将纷乱众多的狭窄的田埂进行合并,将其作为机耕道。或者是,由田块相连的农户自行商量和规划机耕道的位置与占地调整问题。因为农民对机耕道建设的呼声很高,所以协调起来是很方便的,在大量土地抛荒的情况下,少量的占用土地也不会引起复杂的利益协调问题。机耕道的建设将可以直接减轻老年人种田过程中的体力劳动,还可以扩大机械耕种的面积。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让原本因为体力不支而无法耕种的土地重新得以耕种,而且也增进了老年人的福利,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若是有机械的帮助,老年人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也就有更多的收入,他们的生活也就更加有保障了。机耕道的建设也可以减少老年人劳动过程中的意外受伤事件。去年插秧时节,村会计80多岁的岳父,在前往田间插秧的路上摔倒,造成老人髋骨骨裂,医药费花销达800余元,还在家中休养了将近4个月而无法劳动,家中的生活一时就更加困难了。
再次,提倡农民自发的土地流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鼓励种田能手耕种更多的土地并采用适当方式对种田能手进行奖励。目前村庄里自发地捡拾其他农户土地进行耕作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捡拾是农户与农户之间自发协调的结果。捡拾耕种的行为缓解了土地抛荒的蔓延,但是还不足以让土地抛荒增长的趋势扭转,而让我们看到扭转这种趋势的希望则潜藏在种田能手的身上。
G村6组的原小组长张道凤,就是这样一个种田能手。其家中有土地5亩,而目前的耕种田地面积达到了42亩,多出的那些田地都是他从其他农户那里捡拾来耕种的。他说,“要不是水源条件,我还想中更多的地,那么多荒地不是都闲着么”。只要能够改善水源条件,像这样的种田能手会更多地出现的。为了鼓励这样的种田能手的出现和发展,我们不仅要改善水源条件,强化水利设施建设,同时也要对这样的种田能手给予信贷支持和奖励扶持。信贷支持可以帮助其购买农用机械,奖励扶持则可以让其对农业生产进行更多的投入并满怀希望。可以对年粮食产量在万斤以上的农户进行奖励,如每年500元,虽然钱不多,但是意义很大。
最后,在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利的同时,也要教育农民意识到土地经营的义务与责任。这方面需要村干部加强对农地耕种情况的监管,同时也要督促在外务工的村民将进行的土地转交其他农户耕种。为了配合这一工作的展开,可以对主动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进行奖励,或是实物形式的,或是名誉性的,都可以。
尽管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连续7年的增长和增产,但是这种增长态势的保持却是十分艰难的。粮食安全问题容不得我们有一点的麻痹大意,在面对粮食生产可喜情形的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发现和排除威胁粮食安全的潜在隐患,如此才可以确保粮食安全战略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
扼制土地抛荒的蔓延是一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工作,是维持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性工作,是实现农村平稳持续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故此,我们要下大力气以确保农业生产的稳产和增产。因而,加快堰塘和机耕道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种田能手的自发性土地流转与经营就成为了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稳定工程,这些工作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文:邢成举)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