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势互补。2004年,沈阳机床集团全资收购
德国希斯公司时,后者已宣布破产。如今,希斯公司早已起死回生,销售收入从当初的53万欧元(约合74万美元)猛增至2010年的4338万欧元(约合6030万美元)。在希斯公司总经理路远达看来,正是两家企业的互补性产生了如此惊人的化学反应。
路远达说,希斯公司主要生产重、大型机床,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而沈阳机床精通中小型机床,制造能力强。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产品类型实现互补,各自需求得到满足,希斯公司重获销路和市场,保住了国际品牌,沈阳机床在吸收德方技术基础上也获得长足发展。
他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希斯生产核心部件的能力,更好发挥它的优势,沈阳机床准备近期再投入2000万欧元(约合2780万美元),为希斯装备一批世界顶级的生产设备。他们的目标是与希斯继续合作下去,使目前全球机床行业排名第二的沈阳机床最终跃升至世界第一。
二是合作互利。在海外投资办厂,除壮大自身,企业管理者还得想想“我能给这里带来什么”,力争在互惠互利中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华为公司在德国迄今已建立三家公司,员工总数达到1500人,其中本地化率超过70%。它凭借持续的创新和研发,赢得多个主要电信运营商的工程合同,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也提升了德国通讯质量和技术水平。三一德国如今已招募170多名员工,76%来自本地。而希斯公司随着生产能力恢复,员工数也从收购时的93人增加到如今的380人,为经济较为落后的德国东部地区提供了不少岗位。
回想前几年,德国媒体对于中国资本涉足德国并非没有质疑之声。不少人担心,中国人买下工厂后会拆光机器,把专利全部带走,然后解雇工人。近年来,这种论调很难再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显示出它们长期扎根此地的诚意,为当地经济发展、就业乃至税收都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经济发达的北威州和黑森州等地方政府也敞开怀抱欢迎中国投资者落户。
三是文化互动。中国人在德国管理和经营企业绕不开“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让双方在思考方法、沟通方式和管理模式上随时可能出现“对撞”。华为德国公司总经理徐渊认为,处理这类问题最关键的是“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商业文化规则”。华为德国的高管层中只有3个是中国人。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流程和做事方法也大多按照德国当地准则制定。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