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郭庆旺:"三驾马车"存在悖论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11/10/17 12:05:47   
>> 相关新闻链接
·对话法学专家:民间借贷,法律边界在哪里 ·罗军:发展新兴产业不能急于求成
·中国7成小企业预计未来半年亏损 成本涨订单跌 ·专访朱民:以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应对长期挑战
·外储还能怎么“花”?专家:相当于百姓交税买的 ·硬推人民币结算有副作用
·专家:中小企业老板要学会“推卸责任” ·宋鸿兵:汇率升值意味储蓄被美国剥夺 百姓穷了
·对话经营大师稻盛和夫 ·蔡昉:未来靠什么提高劳动生产率?

    “十二五”规划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主线,将“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作为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在《经济研究》编辑部、光华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承办的“十年回顾: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上分别就如何解决我国内部消费不足的问题和如何协调“三驾马车”关系以及经济发展理念在执行中出现的矛盾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郭庆旺:“三驾马车”存在悖论

    我认为,对于三驾马车的认识,存在着一些悖论。

    第一,投资依赖悖论。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真的很高吗?投资拉动的增长真的是不可持续吗?把最近二十多年的数据放在一起会发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平均为26%。其中,最近十年投资比较平稳,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5-26%,反倒是以前波动很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政府要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而且,政府还要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这些战略都需要大量投资。

    有人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大规模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主要指制造业产能过剩,但是现在制造业的投资已经在下滑。而且,我国的现代制造业水平还很落后,投资不足。有人提出,2008年底政府出台的投资用的不是地方,其中最受人诟病的就是“铁公基”特别是事故频发的高铁。这种认识有失偏颇。高铁出问题不在于投资本身,而在于管理上出了问题。中国的宏观调控能力过度,而微观治理能力不足。钱投在“铁公基”上是恰逢其时,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更要有长远眼光。

    第二,消费疲软悖论。从消费增长情况来看,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率平均达到9.3%,而同期印度和巴西的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增长率分别是5.5%和4.0%,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而日本和美国分别是中国的1/3和1/10。如果中国的消费实际增长率已经这么高了还有人认为消费疲软,到底多高算不疲软?

    消费需求受发展阶段制约。现阶段,消费不仅是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消费理念和消费文化问题。中国人的消费文化和美国不一样,超前消费理念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育。值得注意的是,假定有一天超前消费的观念真的在中国们盛行的话,中国不可能像美国一样由其他国家来提供廉价消费品,毕竟,中国是有13亿4000万人口的大国。

    我国家庭消费占G D P的比例并不低,只是一直在下降。实际上,许多国家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趋势。在发展初级阶段,家庭消费占G D P比例通常很大,因在家庭收入水平很低时,大部分收入被用来买满足生存需求的物品。但随收入增加,家庭收入开始超过满足生存所需的水平,投资活动增加,投资比例上升。当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家庭更愿意今天消费,消费占G D P比例开始上升,可能会呈U型走势。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像美国、日本和韩国等更发达的经济体都出现了这种U型走势。2008年中国的人均G D P仅为3200美元,而韩国为16700美元,日本38800美元,美国46800美元。

    第三,出口依赖悖论。出口真的是主要增长引擎吗?既然中国经济增长是依赖出口来支撑,那就要算一算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多少。1991年到2009年间,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率是6.5%。而真正出口导向型国家日本和德国,同期则分别达到23 .8%和28.8%。所以,不能把中国算作和德国和日本一样的出口导向型国家。

    假如认可中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而且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模式又是不可持续,那就需要抑制出口。减少出口规模,需要解决三对矛盾。第一,出口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成长问题。2009年底,中国有1023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而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到了全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0%,上缴税收占全部税收的50%,创造的GDP占60%,专利的65%,企业创新的75%,新增就业岗位的80%。如果抑制出口,首先就会抑制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国家还在加大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第二,出口与外资的问题。出口太大了,要抑制出口,那么各地还在不断吸引外资该如何解释?一方面出口太多,另一方面又大量的引进外资,这些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必须外销,矛盾怎么解决?第三,如果不需要鼓励出口的话,为什么国家2010年会拿出7400亿元人民币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的目的就是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就是在鼓励他们出口。这些都存在悖论。(金辉)

    “十二五”规划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主线,将“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作为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在《经济研究》编辑部、光华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承办的“十年回顾: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上分别就如何解决我国内部消费不足的问题和如何协调“三驾马车”关系以及经济发展理念在执行中出现的矛盾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郭庆旺:“三驾马车”存在悖论

    我认为,对于三驾马车的认识,存在着一些悖论。

    第一,投资依赖悖论。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真的很高吗?投资拉动的增长真的是不可持续吗?把最近二十多年的数据放在一起会发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平均为26%。其中,最近十年投资比较平稳,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5-26%,反倒是以前波动很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政府要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而且,政府还要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这些战略都需要大量投资。

    有人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大规模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主要指制造业产能过剩,但是现在制造业的投资已经在下滑。而且,我国的现代制造业水平还很落后,投资不足。有人提出,2008年底政府出台的投资用的不是地方,其中最受人诟病的就是“铁公基”特别是事故频发的高铁。这种认识有失偏颇。高铁出问题不在于投资本身,而在于管理上出了问题。中国的宏观调控能力过度,而微观治理能力不足。钱投在“铁公基”上是恰逢其时,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更要有长远眼光。

    第二,消费疲软悖论。从消费增长情况来看,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率平均达到9.3%,而同期印度和巴西的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增长率分别是5.5%和4.0%,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而日本和美国分别是中国的1/3和1/10。如果中国的消费实际增长率已经这么高了还有人认为消费疲软,到底多高算不疲软?

    消费需求受发展阶段制约。现阶段,消费不仅是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消费理念和消费文化问题。中国人的消费文化和美国不一样,超前消费理念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育。值得注意的是,假定有一天超前消费的观念真的在中国们盛行的话,中国不可能像美国一样由其他国家来提供廉价消费品,毕竟,中国是有13亿4000万人口的大国。

    我国家庭消费占G D P的比例并不低,只是一直在下降。实际上,许多国家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趋势。在发展初级阶段,家庭消费占G D P比例通常很大,因在家庭收入水平很低时,大部分收入被用来买满足生存需求的物品。但随收入增加,家庭收入开始超过满足生存所需的水平,投资活动增加,投资比例上升。当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家庭更愿意今天消费,消费占G D P比例开始上升,可能会呈U型走势。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像美国、日本和韩国等更发达的经济体都出现了这种U型走势。2008年中国的人均G D P仅为3200美元,而韩国为16700美元,日本38800美元,美国46800美元。

    第三,出口依赖悖论。出口真的是主要增长引擎吗?既然中国经济增长是依赖出口来支撑,那就要算一算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多少。1991年到2009年间,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率是6.5%。而真正出口导向型国家日本和德国,同期则分别达到23 .8%和28.8%。所以,不能把中国算作和德国和日本一样的出口导向型国家。

    假如认可中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而且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模式又是不可持续,那就需要抑制出口。减少出口规模,需要解决三对矛盾。第一,出口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成长问题。2009年底,中国有1023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而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到了全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0%,上缴税收占全部税收的50%,创造的GDP占60%,专利的65%,企业创新的75%,新增就业岗位的80%。如果抑制出口,首先就会抑制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国家还在加大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第二,出口与外资的问题。出口太大了,要抑制出口,那么各地还在不断吸引外资该如何解释?一方面出口太多,另一方面又大量的引进外资,这些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必须外销,矛盾怎么解决?第三,如果不需要鼓励出口的话,为什么国家2010年会拿出7400亿元人民币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的目的就是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就是在鼓励他们出口。这些都存在悖论。(金辉)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