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凌云集团:“跨越”的秘密
来源:河北日报 更新时间:2011/10/12 15:38:49   
>> 相关新闻链接
·马云杨致远联手收购雅虎? ·农夫山泉杠上可口可乐:专利战背后的商战
·温州近4成企业年底或停产 利润远不够还利息 ·煤炭企业“伤神”不“伤身”
·杨致远或谋求雅虎私有化 ·奢侈品牌LV换了个卖酸奶的掌门
·“跑路”的温州奥米公司董事长孙福财回到温州 ·乔布斯神话背后是一种文化
·泰康人寿从长大到成熟 面临越来越多成长烦恼 ·俞敏洪:赚钱不是企业家唯一目的

    阅读提示:地处涿州松林店镇,却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丹麦、瑞士、韩国等发达国家合资成立了14家企业;身为央企,始终专注于汽车零部件小产品,首开中国兵器集团引进外资的先河,成为河北境内首家成功上市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连续十多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今年1-8月,销售收入实现35亿元——— 河北凌云工业集团,用45年时间演绎了一个“小产品、大市场”的发展故事。

□马国华

超速增长:23年“长大”2000倍

    “选择生产汽车零部件这样的小产品,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总得让几百名职工有饭吃、有活干吧!”凌云集团董事长李喜增说。

    “汽车零部件的第一桶金,是从天津大发车上挖到的。”一位已经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揭秘”说。1985年,他们听说天津大发汽车厂“有活儿干”,便由李喜增带队赶到天津去找“米”,结果人家只给了一些别的厂家不愿意干的、不好干的汽车小部件的活儿,如蓄电池外壳、后保险杠等。

    正是这些汽车小部件,开创了凌云发展的春天。

    他们从为天津大发加工零部件产品起家,凭借“不厌其繁、不厌其杂、不厌其小、不厌其少”的四不厌精神,一件一件地争取,一种车型一种车型地扩张,逐步将产品打向全国,并扩展至全国中高档车型的零部件市场。

    今天,凌云集团生产的汽车尼龙管路系统在卡车市场占有率达到71%;汽车金属零部件的市场占有率达33%,在全国汽车配件行业排名第一。并囊括了汽车车身结构件、汽车等速万向节前驱动轴、汽车尼龙管路系统、汽车橡胶管及总成、汽车装饰密封件、汽车摩擦材料等六大系列产品,成为业内知名企业之一。

    小产品做出了大市场,也赢得了大财富。2010年,凌云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是1987年销售收入的2000倍。

开放合作:

    14家合资子公司

    上世纪八十年代,合资企业对沿海地区来说或许已经不算陌生,但是对河北、尤其是对位于深山沟里的凌云来说,绝对算是新鲜事物。但是凌云人却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触觉,抓住了这个新鲜的商机。

    1985年,凌云集团从设在天津的信息点得知澳大利亚有一家企业有意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开发PE燃气管道和PA11汽车管路,他们立即派人赶去与外商接触、洽谈。

    “那会儿既没有成功的范例,也没有现成的经验,靠的就是随身携带的一本《利用外资文件汇编》,白天谈判,晚上学习,边谈边学,边学边谈,整整经过了一年半多的时间,才签订了协议。”一位参与当年谈判的老员工说道。

    1987年4月18日,凌云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凌云集团和澳大利亚工业管道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在涿州破土动工。

    亚大公司的成立,不仅成为中国兵器系统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也打开了凌云进军世界的一扇窗。截至2010年底,他们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丹麦、瑞士、韩国合资成立了14家企业,占集团35个子公司的40%。

    “合资合作,我们看重的不光是外商的资本,还有他们的技术,二者相比较而言,我们更注重技术上的合作。”李喜增说。

    开放的合作精神让凌云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汽车尼龙管路系统、汽车金属部件等都以出色的技术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使得凌云声名鹊起,成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神龙汽车、北京奔驰、长安、长城等众多汽车巨头的重要合作伙伴。

自主创新:

    157项专利

    在凌云集团产品展示室,展示着保险杠、防撞杆、驱动轴总成、汽车制动管等多款涉及一汽大众、上海大众、日本丰田等新车型的汽车配套零部件产品。“这些核心产品和市场同步开发,凝聚了广大科研骨干的心血与汗水。”国务院科学技术特殊津贴获得者、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刘永昌说。

    将技术、市场紧密结合,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为了掌握市场动向,凌云集团的研发团队经常深入到汽车生产厂家和终端销售市场一线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项目策划阶段的早期参与,实现与用户的同步设计、同步验证、同步研发,以技术创新赢得市场话语权。“目前凌云是国内唯一有能力与汽车厂家同步设计开发车门窗框、辊压、冲压钢制保险杠的企业,在产品前期设计上形成了竞争优势。”研发中心设备工程部经理韩振宇说。

    为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凌云集团每年都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资金用于创新研发,同时还建立了4个国家实验室认可委认可的产品检测中心、5个省级技术中心、一个国家级燃烧器检测试验基地和一个建设部PE管道培训中心,拥有国内唯一一家专业化保险杠低速动态试验室,相继成功开发出技术含量较高的PA11汽车刹车管、输油管,首开汽车用管以塑代钢、代铜的先河。

    截至目前,凌云集团共申报专利157项,授权104项,维持有效专利91项,主持、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41项,培育了“凌云”企业品牌和“凌云”、“亚大”两大知名产品品牌,其中“亚大”品牌价值8.74亿元。

论道

凌云集团李喜增:追求“质的跨越”

    “不要动不动就想着跨越式发展。”李喜增常常这样说。但他对自己的话加上了合理的“注脚”:企业发展之路,真正要追求的是“质的跨越”:开拓创新,在市场上树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8年前,凌云股份在上交所成功实现上市,当时,时任总经理的李喜增欣慰地说:“这是一次跨越性的发展!”今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凌云集团跨越的步伐开始转向海外并购战略,进军传统的技术制造强国。“今年,凌云主营业务收入将向60亿元进军,未来我们将着力建设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打造中国市政工程塑料管道系统龙头企业、建设特种装置科研生产基地,成为国内行业中有影响力、在市场中有话语权、在兵器集团有地位的军民结合的百亿级工业企业集团。”展望未来,凌云集团董事长李喜增“跨越”的豪情丝毫不减。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