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 巍) 从20多年前为别人做贴牌,到如今一天接待几拨要求加盟合作的企业,品牌经营终于让大羽制衣集团有限公司“羽化成蝶”。2005年—2010年,该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已连续六年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十。
大羽集团创始人李志峰,出身于辛集市新垒头村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1982年,正在山东聊城地区贸易公司工作的李志峰意识到,羽绒制品加工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他在去江西共青城交售羽毛时,发现该厂从国外进口了一套价值100多万元的羽绒加工设备。善于学习的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立即回到旅馆,买来尺子和笔记本,凭着记忆,终于勾画出草图,自己设计出了一套羽绒加工设备。随后,他在老家找了几个能工巧匠,按照图纸制作了一台小型羽绒加工设备,而且一举试产成功,生产出的产品销售出去,竟然赚了2万多元。
1987年,李志峰正式注册成立了河北大羽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做起外贸加工羽绒服的生意。1998年之后,羽绒服制作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李志峰此时依旧保持着清醒而敏锐的经济头脑,开始创立自己的“大羽”羽绒服品牌,并借助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走上了市场扩张之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大羽制衣集团有限公司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出口产品畅销欧洲、美洲、亚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沃尔玛、伊势丹等国际著名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只有依靠不断创新的优质产品,才能赢得客户认可,为品牌发展奠定基础。”大羽制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峰告诉记者,为了跟上时代的节拍,该公司不惜重金,特聘来自新加坡的高级设计师为主管,在天津设立了“大羽设计工作室”;继而,又聘请北京、天津、上海等服装学校的专家教授,在石家庄也设立了工作室。目前,该公司的设计师团队已经达到20余人,每年都要拿出100多个羽绒服新品投放市场。此外,在大连、石家庄等地派驻了信息员,随时把顾客的需要和喜好反映上来,根据市场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生产。
大羽集团副总聂景章告诉记者:“为了实施名牌战略,确保产品质量,我们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引入了电脑锁眼机、打扣机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确保了产品质量。尽管现在是羽绒服生产淡季,但通过长期以来与美国沃尔玛等跨国公司建立的稳定合作关系,依然让我们在8月底前接到了几十万件棉服的订单。”
随着“大羽”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其品牌的附加效益日渐显现,大羽品牌正在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李志峰表示:“我们一定要在经营上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来,利用五年时间,使大羽集团成为上市公司,铸就大羽更加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