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 |
□马未都
慈善组织接连出事,让公众不寒而栗。尤其这些全国性的慈善组织,在救助、救济弱者方面,头上一直套着神秘的光环。公众把自己的善心奉献出来,充分相信了这些庞大的社会组织,希望自己尽微薄之力和那些光环一同放光,温暖那些需要温暖的人。
虽然社会上好人比坏人多,但坏人比好人能量大,无孔不入。慈善组织在他们眼中是块肥肉,一副不吃白不吃的模样。我们的这些慈善组织究竟有多少资金没救济了弱者,反倒成了蠹虫的营养,只有天知道。我相信凡能披露出来的事情一定是冰山一角。
中国历史上的慈善虽久远但羸弱,尽管儒家提倡仁爱,但慈善作为社会救济行为,多数还在东汉后随佛教出现。慈善一词本义就出自佛家“慈悲为怀,广种善果”的思想。宋以后,由于社会的富足积累,又由于新儒学兴起与推动,慈善行为由寺院扩展至民间,在养老爱幼、救治病患方面,做了许多今天看来仍为高尚之举的善事。
古人做善事,目的在善。朱子治家格言中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这实际上是对慈善的总结。我们今天做点儿善事就说的比做的多,我看倒也罢了,竟然还有这些打着善行的幌子做恶事的事情发生,这让公众如何再委托这些组织呢?
慈善在今天,不应再是各类角儿的秀场,不应再是觊觎者的贪场,更不应再是一个没有公众监督的封闭场,所有的慈善组织都应该将收入、支出公布于世,而无需做一些苍白无力的解释。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