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政府富国民?
《中国经济周刊》:你曾多次提到美国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国家,可否请你具体解释一下其含义?
陈志武:这次的美债危机给很多国内的观众一种负面的影响,好像美国这么富有的国家怎么还会欠债到14万多亿美元。其实说到底,美国的社会财富都是在民间,是真正的藏富于民的社会,政府没有钱。
举个例子来说,最近《经济学人》杂志有一篇文章讲到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美国政府目前负债累累,而账面上只有448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电子产品巨头苹果公司没有任何负债,账面上的资产高达463亿美元。这么比较起来,好像一个美国政府还不如苹果、高盛这样的公司。其实换一个角度理解,这恰恰表明了美国民间的社会很富,我们千万不要把美国民间的财富跟政府的财富混在一起来看。
如果跟中国做一个对比的话,中国不包括土地出让金,也不包括国有企业的利润,更不包括国有企业的股权出让、买卖给财政部应该带来的一些收益,就是单说预算内的财政税收今年可能会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如果今年GDP在4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话,这10万多亿元人民币的财政税收就相当于中国GDP的25%左右。那么美国联邦政府今年的财政税收大概是22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今年GDP的14.5%。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收到口袋里面的美国经济的收入只占美国GDP的14.5%,而中国政府预算内的财政税收是占中国GDP的25%,中间相差10%~10.5%这样一个水平。
如果看今年的财政赤字的话,美国联邦政府大概会到GDP的12%,差不多是1.6万亿美元,中国今年的财政赤字与GDP比例大概在2%多。换句话说,如果美国政府征税的强度跟中国一样的话,美国今年的财政赤字也就是在2%~3%的水平,跟中国完全是一样的。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能否通过减税实现藏富于民?
陈志武:实际上的可能性并不太大,但我还是要讲,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必须要把各部委要求增加税和费的冲动控制住,否则的话,藏富于民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在未来几年,中国应尽可能快地减税,把不该有的税废掉,把保留下来的税尽量降低。目前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左右,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而政府的税收以每年3倍于GDP的增速增长,预算内财政税收以30%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这样的结果必然使国民收入跑到政府的口袋里,无法实现藏富于民。
高通胀下,“能借到钱就是赢”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应对国内高通胀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陈志武:第一是让利率继续上调,可以相对改善民营企业的环境,降低对国有企业的优待。第二把海外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打开,把投资的渠道扩大。第三把很多政府干预的政策终止掉,比如说粮食、甚至于大蒜。在我看来很难理解,居然为大蒜和猪肉的价格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这些都应该由市场来解决,有几天不吃也没关系。政府的操作越多,限制价格上涨的结果是必然把未来的供给压下去,这样未来的通胀压力又上升的更多。
《中国经济周刊》:前不久银监会表示银行业能承受房价下跌50%,对目前政府对房价的调控效果,您有什么评价?
陈志武: 打压房价的效果很有限。原因是老百姓投资渠道太少,银行利率又太低,使老百姓的钱往其他方面转移。而股市去年低、今年低,就是房价还在涨。所以大家把投资还是放在房地产和贵金属上。除非是利率往上调,或是境外投资渠道被进一步放大,包括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港股直通车等,至少可以让比较了解金融市场的个人和企业把钱投到境外,可以缓和国内的通胀形势。
《中国经济周刊》:对普通人来说,高通胀的时期应选择怎样的投资理财方式?
陈志武:实际上有一点,在高通胀的时期,能够借到钱花就是最大的赢家。因为现在银行贷款的利率大概是5%~6%,但通胀率更高,你今天借到的是5年的或者是10年的固定利率的贷款,如果明年通胀上升到10%,后年通胀上升到20%,而你借贷的利率没变,等于是未来还钱的时候是还的更不值钱的钱,而今天用到的是更值钱的今天的钱。
所以从金融投资角度来讲,高通胀的时代能够借到钱花,就赢了一大半。
《中国经济周刊》:也有评论认为就是这种借未来的钱消费的观点导致了债务危机,你怎么看?
陈志武:大家都说美国人对未来透支太多,靠借贷促进消费,靠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美国经济增长模式,是不是应该要终结了?应该要结束了?
如果拿图形举例,有两条曲线: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一个曲线是代表收入水平,第二个曲线是代表消费意愿。大致上我们可以看到,对大多数人来说,年轻的时候是收入最低的时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会越来越高。而消费意愿和通过消费能得到的幸福,年轻的时候是最高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走下坡路。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借贷市场,债券和其他的金融产品,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缩短今天的钱和未来的钱之间的差距。未来的钱不仅仅可以去想象、预测,而且也是今天就可以花的钱。
从本质上来说,很多的金融产品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把人们年长时候的收入转移一些到年轻的时候来花,来投资,这样一来从根本上可以缓和消费意愿这条曲线和收入曲线两者之间所隐含的矛盾。
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之后,不仅仅不会终结借贷促进消费、消费促进增长的这样的经济模式,而且通过这一次金融危机,使中国和很多其他的原来主要是靠投资、靠制造业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国家,也感觉到了必须要往美国的这种借贷促进消费的模式上转移,靠内生的消费需求来带动增长,而不要只指望出口市场。
最后说一句,借贷不是拿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而是拿自己未来的钱圆自己今天的梦。记者 张璐晶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