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较高的白领,感觉同样明显。在广州一家银行工作的梁女士说,去年以来,开始是食品涨价,现在是油、日用品等也都涨了。以前全家一个星期去超市买一次东西,大约花200多元,现在要300元左右了。
退休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比较担心的还有“负利率”,目前存一年定期的利息是3.5%,可上半年全国的通胀率是5.4%,算起来存钱在缩水。
专家:不能光看总体数据
为什么统计数据与老百姓的感受不一样?暨南大学统计学博导韩兆洲教授指出,不能仅看总体数据,还必须进行结构性分析。通胀对高收入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影响不一样,中低收入群体食品等支出大,受CPI上涨影响更大,很多人感觉是“被跑赢”。
“在通胀背景下,高收入群体由于资产较多,能够通过资产配置获得较高的收益,也会拉高总体数据。”韩兆洲说,此前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就曾分析,今年上半年广东城镇居民收入中,受房屋租赁价格加快上涨、利息收入、股息红利收入与其他投资收入明显增长的影响,人均财产性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4.6%。显然,中低收入群体很难有这方面的获益。
对农民增收较快,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曾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广东农产品价格上涨了12.1%,这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1%。韩兆洲表示,这说明虽然农民增收较快,但并不稳定,随着工业品价格跟着上涨,农民支出会增加。
华南师大博导谌新民教授认为,说上半年各省居民收入都跑赢了CPI,只有在中低收入群体都普遍获益情况下才有较大意义,问题就在于目前中低收入群体受通胀影响明显,“被跑赢”感觉明显。因此,一方面,还是要尽快控制通胀,减少对居民实际购买力的影响。同时,必须建立保障标准与通胀的联动机制,采取明补或暗补的形式,减少通胀的群众收入的影响。记者马汉青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