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神秘“三公”为谁揭幕?
来源:国际金融报 更新时间:2011/8/2 16:58:59   
>> 相关新闻链接
·紧缩必须继续 ·许小年:支持继续加息 结构性改革要加速
·巴曙松:经济硬着陆可能性不大 存局部超调风险 ·专家:国产面料产业面貌亟待改变
·访荷兰首席经济学家: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邮政普遍服务补贴该由谁承担?
·史炜:中小企业不转型要死 转型快了马上死 ·警惕第三产业发展陷入停滞
·社会诚信的关键是政府诚信 ·童大焕:中国你慢些走 每位公民都不被时代抛下
 三 问

  为何公开不细化

  在公开“三公”经费数据的88家部门中,多数部门的“三公”经费都比较笼统,让人觉得“雾里看花”。对此,有观点认为,为了加强透明度,“三公”经费应该细化。但反方观点,认为“三公”经费本身确实“无法细化”,涉及到诸多繁杂的程序和流程及不同的统计方法。  

  马蔡琛:公开的“三公”经费数据比较笼统可以理解,毕竟,现有的政府统计体系无法支持细致的“三公”经费统计,“三公”经费统计的科目层次太低,要求数据细化不现实,也没有必要。这一制度设计没有义务让所有人都看明白,如同笼统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但如有独立的会计师审计,就不该怀疑该笼统数据的可信度。

  高鹏怀:公开透明不能完全做到,因为这已经涉及到国家机密的泄露。

  四 问

  与国外差别有多大

  据专家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由来已久,而且非常成熟。政府花的每一笔钱只要不是涉及国家安全都要向社会公开。这就形成全民监督,政府的不必要开支就自然下降了。类似的这种做法对于中国来说很具有借鉴意义。  

  白智立:有很多国家在政务公开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和透明,例如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就从地方政府开始公开其相关信息,整个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由地方到中央逐渐实现政府信息的公开。从财政预算的支出到相关的信息发布都很透明,甚至连公务员“去了哪个餐厅进行公务接待”、“点了什么酒”这样的细节都有交代,充分体现了公民意识的进步。

  蒋劲松:国外的经验固然值得借鉴,也要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没有形成这样一个“优良传统”,对于很多部门来说还是新的做法。要形成成熟的机制,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机制还是自上到下的方式更加适合,中央部门做出表率,那么地方政府也会上行下效,逐渐铺开。

  高鹏怀:纵观国际,有监督的政府体制下预算支出是都要公开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议会监督,而且监督的专业性非常强。然而,在中国虽然行政上有审计署进行专业监督,但监督力度仍不够;行政之外有人大监督,但人大监督的专业性不强,人大代表中能够了解审计工作的最多只占到1/3。此外,对于政府的预算支出,西方发达国家的议会有无条件的调查权和质询权,但不是轰轰烈烈的运动式公开,因为这在国外可能会被指为“政治秀”,毕竟真正的监督是有成效的、有目的的监督。

 

 



责任编辑:cprpu
上一页 [1] [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