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前,改革面临困境的原因
(1)G D P主义低估、取代、阻碍改革。
———国际金融危机前,G D P快速增长掩盖了体制矛盾。
———国际金融危机后,又出现以经济增长替代改革的倾向。
———当前的G D P主义强化了政府主导,造成垄断行业扩张,与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改革方向相悖。
(2)利益关系扭曲了改革。
“十二五”改革需要做出怎样的重大选择?
“十二五”这5年,无论是发展还是改革都处在历史性转折的关节点:第一,“十二五”从一次转型进入二次转型,能不能改变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方式,关键取决于能不能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动第二次改革。第二,“十二五”,我国正处于由中上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历史起点。如果“十二五”改革战略选择得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重要突破,估计到2020年人均G D P有可能达到或超过11900美元,从而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如果“十二五”改革战略选择得不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大的突破,我国也很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总的考虑:“十二五”改革要把改变经济结构、形成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基础作为基本目标。
1.消费主导
“十二五”能不能初步实现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败所在,也是改革攻坚的重点所在;既影响短期宏观经济稳定,又决定着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1)投资-消费失衡是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矛盾。例如:“十一五”这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 .5%,固定资产投资率由2005年 的41 .6%进 一 步 上 升 到2010年 的48.6%;居民消费率由2005年的38.8%继续下降到2010年的35%左右,投资与消费失衡进一步加剧。
(2)消费率持续下降的深层次根源是体制因素。主要在于:以做大G D P、国富优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国家生产能力的增长快于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并不断拉大贫富差距。
(3)把提高消费率作为“十二五”改革发展的主要约束性目标。如果相关政策和改革到位,“十二五”有可能把消费率从48%左右提高到55%左右,把居民消费率从35%左右提高到45%左右,初步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格局。
2.民富优先
发展方式转变首要的在于发展导向的改变 : 要 从 追 求G D P总 量 导 向 转 向 国 民 收 入导向,从国富优先的发展导向转向民富优先的发展导向。
(1)我国的发展方式具有国富优先的明显特征。
———G D P增长长期快于居民收入增长。
———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成倍快于G D P增长。(2010年:财政20.88%,G D P10.3%)
———国有资本扩张成倍快于G D P增长。(2005年-2009年,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0.5%)
(2)国富优先发展面临着突出矛盾。
———偏好做大G D P总量,经济社会发展失衡。
———偏好投资出口,投资-消费结构失衡。
———偏好重化工业,产业结构失衡。
———财富分配偏向企业、政府,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
(3)民富优先应当成为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目标和主要追求。
3.政府转型
解决投资-消费失衡,实行民富优先发展关键是推进政府转型。
(1)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2)是坚持市场主导基础上强化政府作用,还是实行政府主导基础上发挥市场作用?
(3)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政府是以公共服务为中心,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公共产品短缺背景下要不要继续把更多国有资源用在做大G D P上?
(5)政府自身利益倾向的形成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