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二五”末,一个万吨生产规模的碳纤维将在连云港市建成,这标志着在国际尖端材料领域中国有望获得“制衡权”。推动这一产业跨越的是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它三年前由央企与民企联合组建而成,并在优势互补中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快速成长为国内碳纤维的领跑者。而这个推动国有民营完美融合的动力机制,来源于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提出的“央企市营”产业发展新理论。
按照市场机制规划自身运行,采用市场手段集纳民营发展,以包容性增长方式推动整个产业跨越,这是“央企市营”的核心价值。而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独有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架构的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体系,确保了这一理论在市场中被成功地广泛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建材近年来联合重组的民企达上百家之多,一般都在新组建的企业中为民企创业者保留30%的股份。而多数原来民企创业者继续担任新企业的管理者,成为规范治理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
对“央企市营”这一理论进行深入解读,一方面,央企用较低的成本完成了资源整合,形成了竞争的新优势;另一方面,广大民企非但没有被通吃,反而使自身资本的价值变大。由此,把市场机制真正引入到央企内部,用少量国有资本带动大量社会资本,原存量得盘活,新产能不增加,行业注入新活力,既利国又利民,可谓是央企与民企双方互利共赢之路。
不可否认,央企与民营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尽管在国家现行的经济政策中,一直鼓励国企和民企并行,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将原本是同一个产业链上不同组成部分的央企和民企,人为地对立起来,人为地对抗起来,这无疑对央企和民企都是有害的,更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
当前,我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已占到国内GDP的65%、经济增量的75%、企业创新成果的65%和新增就业的72%,这一优势与作用不可缺失。而事实上,没有民营经济的积极参与,这一战略调整也是无法顺利实现的。
应该看到,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一年以来,因受制于垄断利益链条等因素影响,具体落实总体推进不均衡,细则实施尚存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央企及其统帅,能够站在时代高度和前列,把握顶层设计和实施,对接民营企业,融纳民营资本,共同把民族产业做大做强,开创和谐发展之路。(周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