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销售难、环境差、创新维权难,诸多老问题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关键时候了。它不仅仅关乎一些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关涉到我国应对流动性过剩,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一些民间资本从实体经济溢出,开始热衷于搞热钱、快钱,炒房地产、炒苹果、炒大蒜、炒中药……这种倾向的出现,值得警惕,其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反思:是什么让部分产业资本作出了变脸的选择?
做出这个选择有两个条件:其一,有的领域来钱太容易。其二,实体经济越来越难做了。然而,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任何一个暴利行业都不可能长久存在,前赴后继的逐利资本自然能让其利润达到相对均衡。因此,更值得我们改变的,是实体经济这一环。
盈利难、销售难、融资难、环境差、创新维权难……这些企业家们说出的这一连串难题,虽然都是个案,但其实都是老难题,有些问题已经喊了十几年,措施也出了很多,但总体成效却不如人意。
俗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当年许多行业利润丰厚,就算有些问题不如人意,也会硬扛着干。可十几年下来,我们已经从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时代,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信息透明,成本上升,利润也越摊越薄。在微薄的利润之下,这些难题或许就成了最后一根稻草,逼得一些民间资本从实体经济出逃。虽然目前这只是一个苗头性问题,可是往远了看,这却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不能等闲视之。
当前,在全球流动性宽松、投机活跃的大背景下,游资大量参与楼市和大宗商品,甚至是农产品等居民基本生活品的炒作,对我国资产价格和消费价格已造成了巨大冲击。
化解流动性过剩压力,稳定物价总水平,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了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为此,央行已运用了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利率等多种手段。但这些操作大多以控制资金总量为目的,对于资金的流向却难以进行引导,更无法抑制流动性过剩引发的炒作之风。
化解流动性过剩压力,理想的状态是,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避免其四处投机,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可如今,现实与理想恰恰相反,部分民间资本反而从实体经济溢出加入了赚快钱的队伍。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经济将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流动性不减反增四处肆虐,实体经济生存状况越加恶化,退出实体经济的资本又加入了游资队伍,如此往复,最终可能严重损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因此,实体经济面临的诸多老问题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关键时候了。它不仅仅关乎一些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关涉到我国应对流动性过剩,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不应该是一句口号,民间资本的反向流出的苗头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希望有关方面能真正重视起来,条分缕析地拿出解决之道,下大力气优化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增强实体经济对资金的吸引力。千万别把小病拖成了大病,让流动性的虚火毁了经济健康。(刘先云)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