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多数实体经济指标现“暖意”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显示,3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涨幅创2008年8月以来新高,通胀上行压力继续凸显。实体经济增长步伐仍然稳健。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速在9.5%-10%的区间,消费、工业等指标月度增速的反弹舒缓了各方对经济放缓的疑虑。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物价调控初显成效,但CPI涨幅“见顶”的判断目前难以得出,未来一段时间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继续存在。
CPI涨幅仍未“见顶”
数据显示,3月CPI和PPI双双反弹,涨幅分别为5.4%和7.3%,分别创近32个月和近30个月以来新高。国家统计局同时公布了农业生产价格情况,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5.6%,其中棉花上涨55.1%,水果上涨29%;蔬菜上涨5.9%,先前菜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明显消退。
CPI方面,由于春节因素消退,3月食品价格环比呈现负增长,但非食品普遍上涨的趋势值得关注。3月构成CPI的八大类产品价格全部同比上涨,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涨幅最小,为0.1%,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为11.7%。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物价上次出现八大类产品同时上涨的局面,还要回溯到2006年12月。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商品价格特别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已出现一轮较大幅度上涨,从比价关系上看,服务价格客观上存在一定“补涨”要求。
对于未来的物价走势,一些专家认为CPI涨幅仍未“见顶”。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目前维持二季度CPI涨幅可能趋高的判断。从PPI来看,接近10%的涨幅可能并不是单纯由大宗商品推动。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当前非食品通胀苗头初步显现。3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左右,但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1%左右,打破了过去十年非食品价格在3月都季节性回落的规律。“控制通胀将是二季度政策调控的首要任务,加息可能性进一步上升,同时货币和信贷政策将继续紧缩。”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认为,3月通胀环比折年增幅有所抬头,显示当前的通胀压力仍较明显。决策层保持紧缩的立场不会改变,但将为经济增长留出空间。与一季度大规模紧缩措施相比,二季度在具体力度上可能有所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