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稳健
经济增长方面,一季度宏观数据的出炉初步打消了经济放缓的疑虑。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与上季度的9.8%相差甚微。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3%,上述三指标的同比增速均快于1到2月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从宏观环境组合上看,物价压力尚未有效好转成为市场主流观点,而经济增长的快慢成为投资行为的重要变量。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当前实体经济更倾向于出现“高增长高通胀”组合,这无疑优于“低增长高通胀”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三大需求对支出法GDP的贡献。一季度,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对GDP拉动5.9、4.3和-0.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强调,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运行情况来看,初步判断上半年乃至全年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从月度数据来看,较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消费增速反弹。1到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8%,3月反弹至17.4%。从具体消费品种上来看,汽车、金银珠宝、家电家具、石油制品等产品消费额增速有所反弹。分析人士认为,这其中可能有价格变动的因素,也反映出相关行业的增长前景较有潜力。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通信设备及计算机、电气机械、交运设备、铁路运输等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速。“目前各地投资积极性比较高,投资动力比较强。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是31.5%,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说明经济内生动力在增强。”盛来运表示。
“新”指标与“老”话题
对于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会来说,一个重要“亮点”是四项环比指标的发布——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一些西方国家,对分析环比数据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同比数据。之前中国缺乏这部分的数据统计,不少券商研究员利用掌握的资料自己进行“草根”环比分析。可以想见,今后环比分析将越来越成为经济数据分析中的“主流”。
“从GDP的环比数据来看,数据可靠性应该还不错。我用了几种季调方式测算,结果也都落在这个区间。但中国环比统计的改进还应该继续加快,像CPI这么重要的指标,为什么不公布季节调整后的环比指标?”一位券商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如果不进行季节调整,3月CPI环比肯定是下降的,这意味着指标丧失了实际参考意义。”
由于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较快,四项环比指标也都各自录得较为可观的正增速。其中一季度GDP环比增长2.1%,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业界对于实体经济放缓的疑虑。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统计的“新”变化络绎不绝。CPI权重调整、房价统计改革、私企工资统计……这些变化调整,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尽管统计指标在不断“去旧立新”,但在发布会现场,众多记者们真正关注的仍是“老话题”。物价又涨了?经济会放缓吗?收入增长会引发新的物价上涨吗?宏观经济既关乎国计,又牵连民生。对于本次经济数据发布会来讲,3月CPI涨幅高达5.4%,而通胀走势也旋即成为焦点话题。
甚至对于新统计指标的质疑也都是“老”的——数据够准吗?发布会期间一个记者问道,东莞市近三年的统计公报都是雷同的,国家统计局对此如何看待?
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借机明确表态,已经责成广东统计局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该事件属于个别现象,但也需进一步改进,欢迎媒体记者包括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监督。
而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统计局对于外界的频频质疑实际上感到很无奈。“现在谁都来议论统计,谁都来指点统计,谁都来质疑统计。统计是一门科学,不要把统计庸俗化。”一位统计局内部人士表示。
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公众心中也有一千本属于自己的经济账。GDP、CPI、PPI……这些原本专业的经济术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熟知。在公众关注、议论甚至质疑的背后,事实上反映了日益增长的信息和财富增长需求。这种需求,未来一段时间仍会伴随着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记者 韩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