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7日发布的《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预测,从近中期(15年内)来看,金砖国家都能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态势,赶超发展进程将延续下去,对世界经济的引擎作用将随着经济体量的迅速扩大而继续增强,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在危机时刻“逆流而上”。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总体保持稳定,有效弥补了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留下的缺口,对危机起到极大的缓冲作用。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发达经济体依然步履蹒跚,同时经济过热、物价攀升、通胀等问题也在困扰包括亚洲在内的新兴经济体。
迟福林认为,由于产生金融危机的因素并没有完全消除,新兴经济体在传统发展方式下产生的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仍无法平等共享发展。
“2011年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通胀、贸易失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共同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说。
《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指出,新兴经济体仍面临流动性泛滥、经常账户失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气候与环境问题以及参与全球治理五大挑战。能否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是决定新兴经济体快速成长是否可持续的关键。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之所以选择包容性发展作为主题,是因为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都普遍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内生力的共同挑战。
迟福林表示,共享发展是包容性发展的最基本内涵。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进入再平衡的重要阶段,缔造合理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新秩序,实现共享式发展,是新兴经济体的共同愿望。
周文重认为,新兴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和导向,就是要通过包容性发展,使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惠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使经济增长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地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