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消费新支点 哪些行业可以挑大梁?
“十二五”规划着力扩大消费,提高国民收入,民生消费大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在汽车、住房等大件消费被“限”之后,哪些行业能成为撑起消费大梁的支点?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居民消费升级,文化消费、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最有可能成为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此外,在国家重视品牌消费的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和食品饮料行业的消费也将获得很大提升。
文化消费:3万亿缺口有待挖掘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这就意味着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由“十一五”期间占同期GDP的2.5%提高到5%以上。
“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将保持至少15%的年增速,文化消费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对记者说。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就进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向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9748元人民币(约合4375美元),这说明,中国文化消费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将成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突破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佳元表示,按照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以上,而实际上由于受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国民文化消费保守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文化消费只有1.15万亿元左右,仍有3万亿元的缺口。
综合券商报告,未来电影、文化演艺、文化旅游等上市公司将成为文化消费的受益者。
旅游行业:更具收入增长弹性
“在汽车和住房之外,旅游有望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一大支点”,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消费者洞察智库的负责人郭又绮说。
根据BCG最新预测,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并且中国国内游市场将保持16%的年增长率,到2020年,国内游的价值将达到3.9万亿元人民币。
郭又绮表示,中国旅游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随着收入的提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出游,未来十年首次出行的居民平均每年将达到2500万(或每日7万次)。
国金证券分析师毛峥嵘也指出,房地产“去投资品化”对于居民潜在消费能力的释放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对比其他消费领域,旅游消费无疑将具有更高的收入增长弹性。
事实上,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行业日益受到重视。根据各地方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旅游业成为未来五年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的产业,云南、海南等地更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发展扶持。而在2011 年证监会对上市融资产业的指导中,旅游行业更是成为鼓励上市的产业板块。
综合券商报告,未来五年,旅游业产业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旅游板块看多。此外,与之相关的酒店、餐饮、交通等也将受益。
衣食消费:“品牌”产品成重要目标
据悉,《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有望于4月底出台。据透露,其中提到,“将重点培育品牌消费,引导部分中高端商品消费,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增加,“十二五”期间越来越多的家庭会以更快的速度跨入富裕家庭的行列,品牌产品无疑将成为消费升级重要目标,尤其是服装行业和食品饮料行业是最有潜力的。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消费升级可推动品牌鞋服保持很好的量价齐升态势。纺织服装行业将迎来中长期增长,大部分男装、女鞋、家纺等公司未来三年有望保持30%以上利润增长。
国联证券在分析报告中表示,我国社会形态正在向会赚钱会花钱的阶段转变,食品饮料行业本身也在向品牌化的阶段转变,中产阶层持续壮大,居民愿意为品牌和品质支付更多的溢价。因此,乳制品行业和酒类将在品牌消费中率先受益。记者 梁敏
张平:多管齐下扩大内需
2008年,在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我国经济增速一度急剧下滑,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弱点--内需不旺和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协调等矛盾又使我国经济长期过快发展的局面难以持续。为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内需的长效机制。
展望“十二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认为,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的潜力,既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和基本的立足点。
他说,我国有占世界20%的人口,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建设都孕育着巨大的需求潜力。目前,我国的最终消费率还不到50%,与国际上70%左右的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了挖掘居民的消费需求,张平表示,我国将多策并举,包括实施就业发展优先的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此外,我国还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积极发展新兴的消费业态,促进文化、旅游、建设等消费,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的总规模能够位居世界前列。
张平指出,我国将继续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无论是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需求的供给能力,还是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都需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我们要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