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日本震后十日:全球金融市场复位
来源:国际金融报 更新时间:2011/3/21 9:10:51   
>> 相关新闻链接
·规划出台在即 三大主线投资高端装备 ·展望“十二五”:做大的“蛋糕”怎么分好
·七国集团联手干预汇市 救日本等于救自己 ·日本强震冲击全球经济 九大领域遭“辐射”
·金融震荡还会来 超级繁荣挡不住 ·强震海啸重创日本汽车产业 日系合资车企同遭“震
·“瘦肉精”击中双汇发展 56只基金忐忑损失惨重 ·日本经济:将难出现V形反弹
·中国将斥资595亿元治理湘江重金属污染 ·“十二五”规划 提升智能电网股投资价值

  [编者按] 日本地震十日后,一切似乎都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股市、大宗商品、全球金融,在日本地震中打了个滚,然后各走各路,趋势不变。但全球真的能若无其事吗?核电已成“惊弓之鸟”、农产品“草木皆兵”、日元宽松“大行其道”……也许十日太短,不足以取样观察。关东大地震、神户大地震后,日本改变了自己。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3·11”大地震也许改变的是整个世界。

  ■大宗商品:价格回调至震前

  地震利空仅影响数周 大宗商品涨势不变

    “3·11”地震搅乱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震后商品市场出现恐慌性抛盘,农产品期货纷纷跌停,常年由日本市场掌握定价权的天胶期货一举成为下跌幅度最大的商品。此后一周,大宗商品走得更是跌宕起伏,在前半周的大幅下挫后又急速反弹,目前多数商品已经回归至地震前的价格水平。

  橡胶领跌

  日本地震发生后,国际商品市场反应强烈,以日本市场为定价中心的橡胶期货成为此次商品下跌中的领头羊。在地震的影响下,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的橡胶期货主力合约3月11日午盘跌幅一度接近7%,最终报收于每公斤384.1日元,下跌4.31%。

  除橡胶期货外,其他大宗商品期货同样受到波及。由于地震和海啸严重损坏或摧毁了日本的港口、饲料厂和肉类加工厂,市场担心日本对美国玉米和大豆的需求可能会下滑,农产品遭遇抛售,3月11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玉米期货大幅收低。CBOT5月玉米期货跌幅达2.7%。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3月14日开始日本地震对商品市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市场对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露担忧不断上升,大宗商品下跌不止。

  由于日本丰田汽车从3月14日起实施停产,受此影响,当日TOCOM的橡胶期货继续收低4.3%,且全天多数时间交易停止,投资者大量退出市场。3月14日,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在收盘触及跌停,ICE原糖期货则触及三个半月低点。

  3月15日,大宗商品市场迎来最糟糕一天,TOCOM橡胶期货盘终收跌8.1%,日内一度下跌13%。当日,ICE棉花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跌停,ICE原糖期货大跌近8%,CBOT大豆和玉米期货跌停,小麦期货跌至七个半月低位。

  转机来临

  由于日本央行连续三天的紧急注资,3月16日大宗商品市场终于迎来了转机。当日,TOCOM橡胶期货全线反弹,盘终收高4.5%。

  除注资消息提振外,橡胶市场人气回暖还受到生产国将提供价格支持的消息以及日本汽车业运转恢复提振。据报道,丰田汽车公司宣布从3月17日起恢复位于日本中部的七座汽车零部件工厂生产。轮胎巨头普利司通亦表示将恢复其三家日本工厂的生产活动。此外,产胶国泰国暂时停止出口橡胶并要求供应商控制橡胶价格在120泰铢以上,并将召集主要橡胶生产商开会,限制短期出口。至3月18日,TOCOM基准8月橡胶合约回升至每公斤408.6日元,基本回到日本地震及海啸袭击之前水平。

  在橡胶期货的带领下,其他大宗商品也摆脱了忧虑情绪,展开了反弹之旅。3月17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收报每吨9565美元,为去年11月4日以来最高单日涨幅。CBOT玉米、ICE棉花、糙米期货触及涨停,CBOT大豆和ICE糖涨幅也皆在3%以上。截至3月18日收盘,多数商品收复震后“失地”。

  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方俊峰认为,日本大地震所产生的利空因素仅是短期影响,无法改变大宗商品中长线上涨的趋势。 (本报记者 张竞怡)

  ■石油:石油神经被触动

  核能发展停滞 原油需求大增

  日本震后重建、核泄露、利比亚局势等一系列地区性不稳定事件再次触动了国际原油价格的“神经”,上周,国际油价一直徘徊在100美元/桶左右,分析人士预计,如果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国际原油价格将继续攀升。

  上周五最后一个交易日,由于利比亚宣布停火,中东动荡局势有所缓解,国际油价18日小幅下挫。到当天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当天交易结束后到期的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5美分,收于每桶101.07美元。伦敦市场5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97美分,收于每桶113.93美元。

  不过北京时间昨天凌晨,法国战机向利比亚地面军事目标开火,这一事件加剧了投资者对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担忧。

  汇丰集团首席执行官欧智华(Stuart Gulliver)昨天在2011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表示,由于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对油价变动很敏感,如果中东政局确定性继续加大,那么将使中国的通胀雪上加霜。

  “3·11”地震后,日本6家炼油厂(产能约为140万桶/天)关闭。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日本炼油能力大幅下降将使原油价格短期承压。但伴随救灾的进行,日本有几家炼油厂陆续恢复生产、增加对原油的需求,有日本政府官员表示,根据以往地震事件推断,地震发生的当月一般会使得油品进口量大幅缩减,但随着灾后重建活动及炼厂活动的逐渐启动,油品需求将出现升温,进口量会大幅攀升。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CEO)Khalid al-Falih昨天预测,为完成灾后重建,日本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将增加,但这不会对全球产生很大影响。

  作为另外一个触动国际油价的“重磅炸弹”,昨天,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开始对利比亚重点军事目标进行了精确打击。利比亚局势动荡势必会引起本周原油价格上涨,这一影响已经超过了日本地震及其后续效应的影响。

  有媒体报道称,利比亚160万桶的日产量中,已有2/3受到局势动荡影响而被迫关闭。

  有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鉴于目前日本核电站因地震遭受重创,今后灾后重建以及经济发展都将大量依靠原油等传统能源,从而推高原油需求预期。此外,利比亚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也将使国际油价“雪上加霜”。

  “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应该会保持在每桶86美元左右,但不能排除局部不稳定因素对国际油价的影响。”该人士对记者表示,国际油价已经具备金融属性,国际上的风吹草动都会被投机者放大。 (本报记者 马继鹏 实习生 余雪菲)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