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QE2可能终结
中国证券报:在什么条件下美联储可能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入加息通道?
李向阳:目前,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进一步量化宽松,全球通胀将无法遏制。
结束QE2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美国失业率恢复到正常水平。目前美国失业率已降至9%以下,未来3至5个月内,如果失业率能够降到6%以下,QE2就可能退出。
二是经济增长率能够稳定。去年四季度美国GDP调整后年化增长率为2.8%,如果GDP能维持2.5%-3%的增速,QE2就可能终结。
当前美国和欧洲的货币政策出现较大分化。欧洲央行已经暗示四月可能加息,美国则在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从经济增长率看,美国经济增长好于欧洲,欧洲还有南欧国家的债务危机缠身。从两者的分歧可以看出,美国从骨子里不介意通胀,至少不像欧元区那样介意货币贬值。因为欧元区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保持欧元币值稳定,所以欧元区可能先于美国进入加息通道。
通胀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美国需要通胀,尽管奥巴马政府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因为量化宽松政策短期目标是刺激资产价格上涨,进而推动私人消费需求。目前,美国房产价格还处于低位,只有继续压低长期利率,才能使美国房产价格提升。中期内,通胀导致美元贬值有助于促进美国出口,奥巴马提出的“5年内出口翻番计划”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美元贬值来实现。从长期看,美元贬值是美国转嫁债务的客观需要。在金融危机阶段,美国将私人债务国有化;进入后危机时代,美国需要把国家债务国际化。历史上,美国也不止一次干过这种事。
美元中期走弱
中国证券报:未来美元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李向阳:短期内,美元避险货币的功能还存在,例如出现欧债危机、中东国际动荡时,全球资金都把美元作为避险工具。但中期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会损害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中期美元是走弱的。
中期看美国经济有很大隐患。危机留下的后遗症在两三年后会逐渐显现,首先是通胀,其次是主权债务的恶化。美国债务危机很严重。之所以现在对其没有强烈的担忧,主要是因为美联储、东亚国家还在购买国债。但亚洲国家未来是否会继续购买国债,例如日本地震之后,日本央行是否还有像以前那样的动力购买美国国债是个未知数。
过去几年,中日两国是美国国债的外部主要购买者。未来,如果日本停止购买或购买量大幅减少,中国购买量不会相应增加,届时美国国债能否顺利发行是个问题。美国在国内找不到好的出路:靠增税不行,也看不到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税基的增加。唯一的出路就是将债务转移出去。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