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8月23日电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日前公布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半年报,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下,我国汽车出口形势严峻,汽车出口从高速增长到负增长的“拐点”已经形成,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与此同时,专家认为,全球性经济危机使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发生变化,也给中国汽车企业带来机遇。
汽车出口国内国外“冰火两重天”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专家认为,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汽车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形势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在国家鼓励汽车生产、促进汽车销售政策的拉动下,国内汽车市场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009年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5.3万辆和114.2万辆,已经连续四个月上百万辆水平;上半年产销已达600万辆,增速超过15%。
但另一方面,汽车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危机造成的国际汽车市场萎缩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汽车企业的海外市场开拓步履维艰。
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的公布的统计数字来看,2009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汽车整车15.8万辆,比2008年同期减少58%;出口金额23.3亿美元,同比减少50.4%。各个车型的出口数量与2008年同期相比都出现大幅回落,其中,整车底盘、越野车、小客车和轿车等车型出口下降较多,下降幅度均超过或接近70%。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研究员杨爱国指出,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使中国汽车出口遭到重创。从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在经历了连续五年的“井喷式”增长后,在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明显回落,出口数量比当年第二季度减少13.6%,出口金额减少6.7%;第四季度的出口数据延续了这种趋势,并且回落幅度更加明显。
“虽然与2007年相比,2008年全年我国汽车出口绝对数量仍然在增加,但是出口拐点已经显现。而步入2009年后,我国汽车出口下滑趋势已经形成,尤其今年前两个月份,出口总量跌入低谷,虽然以后各月的出口量有所回升,但总体出口趋势与往年的增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专家指出。
汽车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
针对我国汽车出口增速大幅回落,专家分析认为,除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汽车市场萎缩外,我国汽车出口面临的巨大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外经销商资金短缺、主要出口国提高贸易壁垒以及价格竞争力的削弱等来自外部环境的多层负面因素。
杨爱国认为,各国经济下滑,很多国家的银行系统加紧对信用风险的控制。银行收紧信贷,导致国外经销商资金短缺,加上销售市场的停滞,对汽车的进口需求产生较大影响。这是导致我国汽车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我国汽车出口量在最近几个月有所回升,但是目前尚不能确定这种趋势是否意味着国际汽车市场的回暖。”杨爱国指出。
在低迷的国际汽车市场需求下,主要出口市场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贸易摩擦增多,导致我国汽车出口频频受阻。比如,2008年我国汽车出口“头号”市场俄罗斯对进口乘用车车身加收15%并且不少于5000欧元进口关税,对进口商用车加收关税10%-20%;“二号”市场阿尔及利亚对乘用车进口加收1000-2000美元的关税;我国汽车出口核心市场乌克兰也将汽车进口关税由10%提高到23%等等。
“这些主要出口目的国的贸易壁垒的提高,对中国汽车出口造成极大压力。”杨爱国表示。
此外,人民币对主要出口目的国的汇率波动给我国企业造成很大成本压力,削弱了我国汽车出口的价格竞争力。
出口企业的“危”与“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专家认为,全球性经济危机不仅给我国汽车企业带来冲击,也使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应当坚持“走出去”的战略,面向长远发展,在严峻的形势下发现借以利用的机会。
从上半年情况来看,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汽车数量较多的企业包括长城汽车股份公司、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哈飞汽车公司、吉利汽车公司、重庆渝安进出口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进出口公司、安徽江淮汽车公司、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苏州金龙客车、厦门金龙客车、宇通客车、福田汽车、厦门金旅、中通客车等。前十位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41.5%,但各企业出口数量均比去年同期产生较大波动。
杨爱国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汽车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除了经济危机导致的全球市场萎缩尚未见底,汽车的海外需求状况前景不明之外,还面临着汇率、库存等压力。
与此同时,受经济危机影响,许多汽车厂家的国外经销商因资金短缺造成销售困难,撤单、拖欠现象严重,贸易纠纷增多;另外,由于海外市场环境恶化,中国信用保险公司对高风险地区的项目加强了审核和控制。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法规及技术上的差异,一些库存产品无法直接在国内销售,只能由企业自行消化,加重了企业负担和经营风险。
杨爱国认为,虽然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给我国汽车产业走向国际造成了极大挑战,但挑战与机会总是并存,只要恰当并巧妙地利用这次经济危机对世界汽车产业造成的打击,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成熟和壮大将是个极好的机遇。
此外,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各国的汽车产业都遭受重创,而我国国内汽车市场却逆势而涨。这或许是我国汽车产品塑造国际品牌的好时机。一个具有活力的市场加上物美价廉的产品,使得企业对其他国家市场的品牌渗透变得相对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