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澳台人民币业务
香港NOW财经台:国家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支持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香港人也很喜欢投资人民币。最新数字显示,香港人民币存款已经达到了3000亿元。有一个估算,未来五年内可能会达到2万亿的数量。但是有些人认为我们每天兑换上限只有2万元,比较少一点。请教一下,你们什么时候会考虑放宽2万元的限额,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提高这方面的限额?
胡晓炼: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香港人民币业务的发展,过去一年是非常快的,据我们统计,在跨境贸易结算里面,香港在整个份额里的占比超过了70%,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也是增长到了3000亿。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去年也是非常快,一年的发债量超过了350亿。
所以,在今后“十二五”期间,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业务,我们相信会有一个更快的发展。至于你说的是不是能够发展到2万亿人民币,各方面都有一个预测,但是现在香港人民币的存款量占整个香港全部存款的比重,也就是6%左右,还不是一个非常大的比重。
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来自香港的个人,也包括金融机构,对于投资境内金融市场都有很高的兴趣,我们去年也允许三类金融机构投资中国的债券市场,其中包括香港的清算行以及一些跟清算行有业务往来关系的银行。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重点是鼓励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主要是对贸易和投资方面,我们的政策非常宽松。
个人业务,相信会在未来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的政策也会逐步宽松。但是,在现阶段,我们还要对境内个人人民币回流的真实投资动机和对国内的一些影响进行评估,评估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不是提高限额。
台湾工商时报记者:通过两岸不断努力,稍早前两岸终于签订了金融贸易ECFA协议,近年内两岸有没有可能实施货币清算机制的启动?福建海西经济区会不会在这方面先试先行?依据你们的观点,今年两岸金融业务的开展应该从哪几方面开始优先合作?
易纲:我们在积极地探索两岸的清算机制,目前在现金方面已经做出了安排,而且参加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也表示比较畅通。这方面清算的安排,目前使用的范围刚开始,今后还要进一步扩大。两岸互相金融往来,我想会越来越多。
大家知道,台湾一些银行、台湾一些金融机构、券商在大陆开展业务,热情比较高,而我们的银行也开始在台湾设立办事处,并且积极地探索开展业务的可能性。随着两岸贸易的发展,特别是贸易规模的增加,两岸投资方面越来越融为一体,相互的投资也会越来越多。
随着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实际上金融的发展和金融的支持是不可避免的,是必须要跟上的。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应跟随这些企业,跟随这些贸易商,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这方面肯定会有大的发展。
另外,为这种金融服务提供必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也是会有条不紊地往前推进。你刚才提到的清算安排,就属于金融服务渠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我们对此非常重视,一直在和台湾方面加紧沟通,在现金的清算安排和其他的清算安排上,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澳门商报记者:由于历史原因,港币和澳门元实行联系汇率,同美元挂钩,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港澳地区的通胀率加大了。最近在澳门拱北口岸,100澳门元只能换到81元人民币,当然对于内地人去澳门旅游确实挺划算的,都打八折了,但是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就感觉到物价上涨,也推动楼价不断上涨,澳门特区政府对这个特别关注。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澳门的肉菜食品大部分都是从广东省和内地进口的,因此物价就会推高,去年12月份澳门的CPI也超过4%了。
易纲: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澳门同胞非常关心的问题。按照基本法,港澳都是一国两制的安排,这个安排里都包括了对货币当局和货币的安排。澳门元和港币实行和美元挂钩,这个制度已经很多年了,多年来这个制度在稳定金融市场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最近的发展,你讲的这个现象是一个大家都注意到的现象,我觉得,中央银行会支持港澳的货币当局按照基本法保持港币和澳门元的稳定以及市场的稳定。在这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的金管局以及澳门的金管局都有很多的安排和合作,包括信息的沟通,此外还有两地、三地的金融工作小组都在经常性地研究大陆、香港和澳门在金融方面的安排和问题,也不断地在改进沟通的机制和出现问题以后及时进行合理的处理。
有很多同胞建议,历史的沿革是美元的资产比较多,我想,目前大的格局仍然是一国两制,货币当局和货币的安排这种大的格局是不会改变的。具体的在投资的安全性和多元化方面,我想各部门也在积极的考虑之中。
但是当前的主调,是在目前的框架下不断地改善我们的机制,来支持香港和澳门反通胀,并且把金融市场做得更加有效和具有竞争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