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光伏电站开发,你以为就是我们一堆建筑工人,戴着安全帽,去海外搞基建吗?”“不是的。我们可能在短时间内(未来1-2年),就是海外电场的投资人了。”蔡志方自问自答。蔡是中电电气集团(以下简称中电电气)光伏事业部CEO。6月25日,他从一间大会议室走到另一间小会议室接受记者采访时,面色黑,语速快,很自信。
目前,中电电气在欧洲投资的光伏发电电站已经在建。同时,今年下半年将启动美国的电站投资市场。蔡志方预计,中电电气投资的这些国外电站,“市场毛利润率高可达40%,低也可达20%多。”
在整个中国光伏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一片低迷,大量企业大规模裁员、倒闭光伏企业高达300家的时候,除了海外电站投资获利的曙光,中电电气还在飞速收获产业链上下游的丰厚收益。
“金融危机,对我们光伏产业有些影响,但不是很大。中电电气光伏产业上下游营收2007年是3亿元左右,2008年12亿元,2009的年目标是23个亿。”蔡志方不掩兴奋,“这些数据还很小,但是增长迅速,速度接近200%。”
技术研发的领先,加之产业链的完整,以及市场上的努力拼搏,让中电电气成为为数不多的在冬天里依然能够保持笑容的企业。“3年前,别人都是穿得西装革履的,喝喝星巴克,就能把单子签完,挣很多钱。那时,中电研究院的小伙子、小姑娘们一直都穿运动衣、户外鞋,随时要到户外去安装,去调试……别人就笑话我们,好好的有钱不赚,非要去干这种事儿。”中电电气太阳能研究院院长贾艳刚一度遭遇业内人士的非议和鄙视。
“别人现在开始努力去做的,我们三年前已经去做了。”2009年的夏天,贾艳刚终于可以以骄傲姿态回应当年同行的不解。
“大家都要想一想,我们凭什么卖产品?要锁定技术创新,让我们有东西可卖。”中电电气董事长陆廷秀强调技术创新,语声略带吴音。年近五十的陆,是一个对技术和市场都极为敏感的人。如同苏南的很多企业家,他也有过“优秀乡镇企业家”的称号,当然现在企业已经和“乡镇”没有关系了。从一个一年发不出工资的村办小企业起步,一路做到全球最大的干式变压器生产商,每一步,陆所依赖的都是比别人更好的技术。
2008年1月中电光伏下线的SE高效太阳电池转化效率平均达17.5%。即使一年半后记者采访,这个数据指标依然领先业界。而明年上半年,中电光伏将在上海组建生产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转化率可达19.5%以上。目前,这个转化效率,全世界只有SUNPOWER(美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厂商)一家实现。
“光伏产业,电池转换率的每一点提高,都意味着新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谁的技术使光伏发电成本更低,谁就把握了市场主导权。”贾艳刚分析。
陆廷秀将光伏产业金融危机前的那个时代,称之为“疯狂”的时代,而将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称之为“动荡”的时代。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市场容量无限大,增长是需求拉动的增长,根本不注重技术。而在困难的时候,客户开始考虑谁的技术好。贾经常鼓励销售人员的一句口头禅是,“我们大家应该对于技术方面有信心。”
这个“动荡”的时代,中电电气还在扩产——2009年底前产能达到300兆瓦左右。“这个扩张是按照市场需求逐渐的扩张。并不会一下子扩多少规模,中电电气不是这样的风格。中电电气还是以质量、技术为准的。”蔡志方说。
也算“歪打正着,插柳成荫”。2004年,初涉光伏产业的中电电气只做电池片,同时自认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也在电池片技术。2007年中电光伏上市后,因为上游原料供应的波动,下游需求的波动,都给上市公司经营带来风险。围绕电池片,中电电气一口气成立了4家上下游子公司,专门生产硅棒、硅片、系统组件……初衷,为上市公司“保驾护航”,减少产业、上下游波动对于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无意间,却形成了行业中几乎是最完整的产业链。
从去年10月开始到2009年上半年是中国光伏产业最冷的冬天。中电电气上海太阳能科技公司总经理蔡剑峰气定神闲。“公司上半年销售11.73兆瓦,营业收入2.39亿,完成3.4亿年度目标的70%,同时形成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的销售团队。下半年销售目标30兆瓦,并且计划在新兴市场上有新突破……”6月25日,中电电气光伏事业部营销系统年中会议上,集团另外三家产业链上下游子公司老总介绍上半年营销业绩时,表情也大抵轻松。
“研究院重点的重点,是研发系统、承建发电项目。只有我们的系统上去了,我们才能拉动整个行业。”陆廷秀给贾艳刚布置了“作业”。
边境哨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线上)。气候条件恶劣,冬天最低零下40℃,夏天最高45℃,大风最高超过12级,“电线杆都吹跑了”。项目平均海拔5000米,设计施工只能在7月到9月中旬进行。地理位置偏远,维护难度大……饶是如此,中电电气还是想尽办法,完成了该哨所的太阳能电站建设项目。
“通过一年运行,这个项目在解放军总装、兰州军区、新疆军区,三级评比中,综合得分第一。喀什一期推广中,业主直接与我们签约12个站点,每个站2.5千瓦。”中电电气的销售人员讲述自己的销售案例。
“只要告诉我一个经纬度,我们的设计人员会拿出最近30年的气象信息,包括年降雨量,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所以我们很少卖标准产品。我们的系统,去年南方大雪、5·12地震都经过了”。贾艳刚的“作业”,应该可以拿“优”。
陆廷秀布置给蔡志方的“作业”是,终端销售上扭转对于代理商的依赖。“我们去找项目,不能把重点放在代理商。在系统集成上拿下,在整个产业链上做下来,体现出价值和价格。”
金融危机以来,光伏制造业滑向谷底。直到6月,国内的一些光伏企业,才开始感觉到市场的回暖,重新召回裁掉的员工。而3个月前,中电电气产能就已经满负荷了。这固然与中电电气产能相对较小有关,产品销售对代理商的依赖比例极少也是原因。直接面对终端市场,自然能对市场做出更快的反应。
6月底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陆廷秀很文艺地引用了余秋雨的一句话,“你在赶路的时候,一定不要在乎有人向你扔泥巴。”他继续说道,“我们现在的光伏事业,如果想发展,就一定会有很多阻扰,要排除……别人看到这个行业疯狂,别人看到这个行业浮躁,只要我们自己不浮躁,我们坚定我们自己的信念,中电的光伏产业是一定有发展的。”
“光伏产业,目前即使尚德在系统集成上尚不能做到完全彻底的独立自主。产业链做得最好最完整的是中电电气,而这可以变成核心优势。”江苏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操更生认为。
在技术创新上的努力与执着,在市场上的拼搏与勇气,中电电气有与华为相仿的基因。“中国的光伏市场,一度是规模制胜。将来,或许会转为技术制胜。”贾艳刚坚信这一点。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