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李稻葵:中国经济不过是“16岁的姚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1/2/15 11:04:11   
>> 相关新闻链接
·巴曙松:客观看待银行融资行为 ·王小广:担忧房价可能出现报复性上涨
·吴建民:来一场生活方式革命 ·专家:粮食最低收购价上调将有利于化解农民惜售
·郑学勤:人民币有望具“准黄金”价值 ·专家解读:新兴经济体为何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变脸
·专家提醒:加息催热分红险 并非所有人适合买分红 ·专家:2011楼市向左还是向右?
·专家:房地产调控预期对银行影响不可小觑 ·谢旭人:2011年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再次成为焦点。虽然去年第二季度的统计数字已经预示了这一“超越”,不过人们依然期待从年度数据中求证“最终的答案”。

  日本内阁府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据称,去年四季度,日本GDP减少了0.3%,这是自2009年7~9月以来首次出现萎缩。

  去年8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二季度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当时就以13390亿美元超过了日本的12880亿美元。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这组数据意味着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算完总账算细账

  据学者研究,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33%,居世界第一。不过,这个光鲜的数字背后隐藏的危机很快就爆发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及其后一系列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经济迅速下滑。

  张燕生认为,1950年新中国的人均GDP只相当于1890年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用了60年的时间去追赶,达到“世界第二”,说明中国确实抓住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过,从人均GDP来讲,中国仅仅只有日本的1/10,这并不值得骄傲。

  自从1967年日本超过当时的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位置保持了40多年不曾动摇。不过,1990年代经历“广场协议”和汇率升值后,泡沫经济对日本实体经济伤害严重。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多次出现负增长。而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时间里,虽然有波折,但保持了平均增幅超过9%的高增长态势。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表示,“滚雪球”效应导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是必然趋势。不过,“算完总账算细账”,中国的优势并不明显。

  他认为,除了人均GDP差距很大,还有许多指标显示,中国经济的“质量”比日本还有不少差距:从实际财富看,日本的海外资产并未列入GDP,而中国的海外投资刚刚起步,更能反映真实国力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并不一定超越日本;从经济构成看,在日本GDP中,个人消费占近六成,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进出口拉动;从贸易结构看,日本近六成出口产品为高附加值商品,经济多为“绿色GDP”,而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国”的加工贸易产品。

  有社会学家如此概括中日的区别:中国——“矛盾多发、转型困难”;日本——“经济低迷,社会有序”。日本已基本消除贫困问题,中国尚有1.5亿贫困人口;日本城乡、地区差异甚小,中国的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

  研究者通常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备三个主要特征:整体经济可以划分为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同等劳动时间和同等劳动强度,在不同部门工资不同;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中国经济完全符合这三个基本特征,即使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也仍然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

  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环境、资源、社会等领域遭遇的瓶颈,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腾飞时已基本实现跨越。在全球化时代,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所处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还遭遇“未富先老”、“内需不振”等新困扰,解决问题的难度更大。

  张宇燕表示,虽然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但如果“西方国家用二三十年后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中国,并要求中国承担发达国家的责任,显然过于超前”。

  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有学者认为,世界历史上的“强国”并不是由数字打造的,1820年中国GDP约为英国的7倍,但在短短20年后却被英国打败。中国如果要成为真正的强国,应该首先打破自己的“数字幻觉”。

  在今天,“老大总是要不断地打压老二”的历史经验则说明,中国的发展将承受更多的外部压力。比如,曾经的“世界第二”——英国、苏联、德国和日本,都被“老大”美国分别通过“苏伊士运河事件”、“星球大战”、经济扼制、汇率等手段不断遏制和打压。

  这次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公开表示,美国应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当今中国就像一个16岁的姚明,具有两米的身高,在世界经济这个篮球场上,已经是一个巨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称,可篮球比赛的竞争和对抗不完全是比拼个头儿。在眼下,能做的还应是“韬光养晦”,不遗余力地打消外界对中国的猜疑,更要打消外界对中国的恐惧。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的赶超主要是“后金融危机效应”。金融危机让中国提升了经济的相对体量,坐上了世界经济体量第二的交椅,更让世界看清了中国在某些方面的相对优势和巨大潜力。可在眼下,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也碰到了国内各种因素的约束,包括社会的多元化、民众利益诉求的公开化,环境、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以及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内需相对不足、城市化进程过慢、资产价格高涨等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