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投行、投资者三方会对IPO定价进行博弈,路演推介被比作歌手参加选秀
按照当当网CEO李国庆微博中的说法,摩根士丹利在当当IPO过程中“总想压低发行价”,当当的估值大打折扣,只有11亿美元。
那么,作为承销商的投行,为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进行定价的标准是什么?涉及哪些方面的利益?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整体定价状况如何?
1 投行如何给公司定价?
分析师称,公司路演就像歌手参加选秀,去见一堆评委,最后分数汇总
在投行做分析师的徐女士对记者表示,投行最重要的客户就是发行人(即拟上市的公司),公司股票估值低的情况有可能是投行判断上的原因,但不可能是有意为之。
据她介绍,投行给一家公司定价的流程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执行团队对该拟上市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并撰写招股说明书。同时,投行的分析师团队(即研究部)会出具独立的投资价值研究报告,其中提出初步价格范围。这一价格范围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折现现金流法和相对估价法。前者是指将未来某年的现金收支折算为目前的价值,后者则是将该上市公司与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各种比率(如市盈率、市值/账面值等)进行比较。在实际应用中,投行往往会根据上市公司的特点,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投行给出初步定价区间后,上市公司就要通过路演等市场推介活动做市场询价,也就是看机构客户对股票的反响情况。i美股助理分析师江左夷吾形容这个过程就像歌手参加选秀,“去见一堆评委,人家给出不同的分数,然后把这些分数汇总,得出总分”。
江左夷吾表示,投行通过路演把客户在不同价格下的认购金额汇总,如果在价格区间高限的订单很多的话就可以上调价格,反之亦然。当当网曾两次上调发行价区间,从11-13美元调整至13-15美元,最终的发行价定于16美元,高出发行价区间上限,反映了投资者对当当网的投资热情。
2 定价高低涉及谁的利益?
上市公司、投行、投资者三方为各自利益,会对IPO定价进行博弈
江左夷吾称,IPO定价不是投行说定就定的,而是要综合权衡各个方面的意见,而且通常是上市公司与投行双方共同协商决定,不存在“一家独大”的情况。
一位私募基金的总监也表示,在IPO过程中一切都是由公司自主选择的,当初合作的承销商是公司自己选定,如果嫌路演给出的价格低也可以选择取消上市。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总希望自己的股票定价越高越好,这样意味着能够募集的资金就越多。而以发行价认购的机构投资者(如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则希望买到的股票还有升值空间,当然希望以最低的价格买下。所以投行必须保证发行价既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又能为上市公司募集到期望的资本。
徐女士表示,如果投行把发行价定得太高,一是难以在推介与销售过程中获得较好的认购;二是即使勉强上市发行,其股票的后市表现也难以乐观,有可能造成破发。这既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会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和投行的声誉。所以,投行在定价时,一般会为投资者预留出一定的盈利空间。这在拟上市公司看来,可能就是“低估”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