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2011:粮食冲击波重来?
来源:新华财经 更新时间:2011/1/25 10:01:41   
>> 相关新闻链接
·百姓企盼“平价春节” ·房产税:重拳,浮云和希望
·监管层全面严打内幕交易升级 ·房屋征收补偿将更加公平
·楼市“限购令”近期将覆盖逾30个城市 ·各地两会上频现GDP翻番字眼 引发经济过热隐忧
·年终奖:先还贷还是先投资 ·厂商否认春节后涨价
·2010年石市存贷款均居全省第一 ·银行停贷风暂未波及河北
   为对抗通胀压力,“米袋子”政策将稳定水稻、小麦两大粮食产量,但也因此将压缩大豆、玉米等作物产量。由于后者国际市场价格回到历史新高,输入性通胀继续考验中国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等发现粮食不够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2007年到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粮食冲击波,最近重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及。

    粮农组织发现,新兴经济体正在面临通胀考验,粮食问题突然变得严峻起来。俄粮食联盟组织表示,俄罗斯因遭遇旱灾,2011年2~3月将会出现“粮食赤字”;而巴西因为干旱粮食歉收,也将推动当地通胀。

    市场已对2011年潜在的粮食风险作出判断。在芝加哥,一月份大豆价格已超过每蒲式耳14.205美元,达到了2008年末以来的最高价位。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80%依赖进口。大豆价格的飙升,将直接带给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压力,还将推动饲料价格并形成肉禽蛋的上涨压力。一连串的传导,给正变得严峻的中国通胀,火上加油。

    一些专家认为,国际粮食市场也已发生结构性变化。目前,美国把40%的玉米用来生产生物质燃料。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举多得,既抬高了粮价,同时还可以销售和使用生物质能源,实现低碳承诺,发展低碳经济。但国际市场中大豆、玉米的结构变化,与中国正在采取的一项粮食政策——“米袋子”工程,正在发生微妙博弈。

    为了抑制粮食价格上涨对中国通胀问题的压力,中央政府采取了省长“米袋子”工程。这一政策可能引发粮食结构的替代效应。压缩诸如大豆、玉米等非主要粮食的耕作面积,增加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将导致粮食结构上的不平衡,对于控制通胀来说,可能是按下葫芦又起瓢。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打造核心主产区还是比较有效的,但这也意味着其他种植作物面积的减少,保粮,大豆和油脂就靠进口了。

    “从中国经济发展长远情况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还在逐步升级,肉、禽、蛋奶比消耗主食更多。”张晓山表示。

    另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经济地理因素是,那些历史上的传统粮仓,如今已变成粮食需求不能自给的地区。

    粮食安全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产产量。从种植面积来看,长江三角洲、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区都是由过去的粮食生产大户变为需要调入的地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崔晓黎向《财经国家周刊》透露,根据四川省的“十二五”规划,该地区在保障农业生产方面,目标是达到粮食自给,很难再有盈余。

    中国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还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后,新一代农民工不愿意种地。一方面种地收益太低。国家每年的补贴在增加,但种地收益每亩还是没有提高,仍旧在300元到500元之间,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地租的上涨,很多国家的种粮补贴最终都是以地租的形式进了非种地人的口袋中。国研中心研究员崔晓黎说,“国家可以控制补贴,但是控制不了地租。”

    也许是因为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2011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土地出让金的10%用于农田水利,以此改善粮食生产的生产技术条件。崔晓黎说,一号文件每年给农业的补贴都在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8000多亿元,但是政府从农民的土地上获得的收益要远远超过补贴,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政府土地收益有8万多亿元。

    粮食生产的中心逐渐向北方转移,但北方的复种指数低,干旱、降水少(长江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到了长城以北只有300毫米);北方又是灌溉农业,生产成本偏高,主粮产区北移给水利设施极大的考验。当前农业用水、用电都是低价政策,北方的灌溉只收电费,水费只是象征性地每立方收几分钱。如果水费提高,导致的后果只有两个,一是农民不愿意再种,二是粮价大幅上升。

    农业部长韩长赋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表示,2011年中国粮食产量要继续保持在一万亿斤以上。中国已经成功实现连续七年增产。但中国粮食的潜在压力是人口增长。韩长赋表示,“产量停在一万亿斤还是不行,因为我们每年人口自然增长900万到1000万人”。

    从全球范围看,2011年前景仍不敢笃定。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经济学家阿巴西安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如果库存继续减少,我们担心2011年到2012年会有较为紧张的形势。”(记者 徐淑君)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