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央行宏观审慎管理着力点在哪里
来源:上海证券报 更新时间:2011/1/24 9:56:18   
>> 相关新闻链接
·快递业为何总也长不大 ·“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或再降
·36家环保组织质疑iPhone污染 苹果公司暂未回应 ·房价是涨是跌这么多声音该听谁的?
·晶龙集团将向美公司供应高效太阳能电池 ·平泉“组织联建”带动农民致富
·衡水今后三年重点推进80个城建项目 ·石家庄海关税收首破240亿元
·本周A股解禁市值再超300亿元 ·石药集团强力进军国际市场
  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预计将逐步恢复均衡调节、恢复常态化调控。所谓货币政策均衡、常态化调控,就是货币政策应该是降低而不是加剧经济波动的幅度,降低货币信贷供应的过度波动,保持市场资金的均衡增长和经济运行相对平稳。所谓逆周期审慎管理。一方面要实施逆周期的资本缓冲管理。包括对加强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的资本数量和资本质量的监管。

  当前,在防范逆周期的金融机构冲动方面,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做法是,以留存资本的方式,推行逆周期的资本缓冲机制。在2008年,金融监管部门要求所有银行提取2%的留存资本缓冲。到2009年,又要求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商业银行再次增加0.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再一方面是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客观上也会起到宏观审慎监管的逆周期作用。对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商业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率的控制,可以抑制整个银行业的周期性信贷冲动。因此,从岁末年初央行的两大举动看,反映了今年货币政策明确把宏观审慎管理原则放在首位的决心。

  央行承担着宏观审慎管理的主要职责

  首先,从现行的金融管理体制看,“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框架,需要不断完善。“一行三会”监管格局似乎有各有分工,包括央行对金融稳定的宏观监管职责和银监会对银行体系、尤其是大型银行的管理职责。但是,央行对货币供应、利率和汇率等进行宏观管理的手段,难以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风险进行监控。同样银监会等对金融机构的微观监管,又难以实施宏观上的有效管理。

  虽然,在2003年,由央行牵头与发改委、财政部及“三会”等单位组成了跨部门小组,开始对中国金融体系进行金融稳定评估。“三会”也签订了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但实际成效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微观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无法代替宏观层面的协调。因此,在当前的金融监管格局下,如何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是一个课题。

  其次,中央银行正承担着宏观审慎管理的主要职责。从国际上看,针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留下的重大教训,加强执行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而强化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政策中的核心作用,也为国际社会所注重。据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已经明确提出,执行宏观审慎政策应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而各国目前也把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政策作为金融稳定的核心。

  根据近期的G20峰会精神,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及其他标准制定机构,正在研究强化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度和工具,建立减缓顺周期性因素影响的相关机制,提高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完善相应的风险处置和清算安排等。这些任务,恐怕都非央行莫属。而中国央行行长日前也表达了这种想法“希望在进一步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宏观审慎的制度框架,认真分析宏观审慎的政策工具及实施效果,反思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中的角色变迁,以及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的关系。”

  而从中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看,在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下,央行将主要监管权让渡给了其他监管机构,主要负责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但《人民银行法》仍然赋予央行监测金融市场运行,实施金融市场宏观调控和协调金融市场发展的职能,这就要求央行要肩负起宏观金融监管的职责。

  央行对潜在的金融系统不稳定因素的管理和防范,一方面可以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直接干预,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仍可以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及时、有效地配合实施有效管理。当然,从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角度看,央行在承担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支付结算等职能, 发挥宏观审慎监管的关键作用基础上,应进一步强化其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的主要地位,包括赋予央行对具有系统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权等。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也有很多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包括在中国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中央银行真实地位、宏观审慎管理中的政策工具与作用问题等,都有进一步探讨的需要。但是,从实际工作层面看,今年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宏观审慎管理的大方向应该是不会有大变化的。(潘正彦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