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伴随着中国股市持续走高,新增开户数逼近70万户,创造19个月新高,A股账户首度突破1.3亿户。现如今,股市的红火只是大众理财热潮的一个侧影,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让人们的口袋鼓了起来,信心多了起来,也让人们的经济头脑转了起来。
随着大众理财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如何“让钱生钱”日渐成为百姓生活中的话题,大众理财的投资热情正在升温。
大众理财火起来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获取财产性收入方式,仅仅是由储蓄存款得到的微薄利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库券的发放让少数人获得了工资之外的另外收益。那之后的10多年里,沪深股市又使部分股民品尝了投资致富的滋味。
事实上,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78年仅为343元,而2008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6万元。现在,不少普通人已经拥有了投资理财的能力,投资产品的日渐丰富与理财机构的日益完善,也赋予了他们投资理财的良好契机。
各大银行机构的基金柜台也正成为人们的“新宠”。截至2007年底,中国的基金投资账户已超过9000万,将基金视为家庭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比例达到25.4%。2008年,我国共计发行理财产品约3万亿元,数量占储蓄的10%左右,这标志着我国机构理财产品的市场已被大大激活。
随着投资市场日渐升温,巨大的财富效应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我国的期货成交金额已从2000年的1.6万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65.69万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5%,达到17万亿元。除了传统的储蓄之外,基金、债券、保险、期货、黄金、房产等多种投资方式不一而足,业已进入大众理财的新视野。
多元化结构促发展
“中国的大众投资热潮,有很多不同层次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表示。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愿望日益增强。上世纪90年代沪深股市的开放,以及中国一部分人身先士卒的财富效应带来现实经验,使得金融市场在一片繁荣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投资理财的行列。
日益开放的投资环境,也在客观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国际交流往来的增多和百姓金融知识的扩充,让国际化的投资观念走进寻常人家,1998年后国家对房屋贷款的开放,无形中带动了融资和负债消费,人们的消费观念从此有了质的改变,“钱生钱”的想法开始深入人心。
根据零点市场与调查分析公司完成的《个人投资者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26岁至35岁、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个人投资者中,进行多种投资产品组合选择的比例更高。
目前,中国的大众投资理财,正在由最初的单一选择阶段,进入到选择更加丰富、更加系统的多元化阶段。
期待大众投资时代
多项专业统计数据都表明,中国人的投资理财意识并非十分理智,和大众投资相对应的社会环境与制度体系还尚未达到成熟阶段。
面对专业化市场的日趋形成,理财机构的成熟和投资体制的完善是规避风险的双刃剑。业内人士表示,专业的机构理财团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众投资者享受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成长收益。
所谓“大众投资时代”,是指一个国家有50%以上的个人或者家庭以投资而不是储蓄的方式来增值个人资产。袁增霆表示,现阶段就得出中国进入大众投资时代的结论,还有些过于乐观。
“我国的大众投资正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袁增霆认为,大众投资时代的真正来临,应当以完善的养老体制确立为标志。“从根本上说,只有当养老问题解决了,居民的投资理财观念和需求才能带动起来,大众投资时代才能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