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循环经济已形成蓬勃发展之势。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不失时机培育、发展和壮大循环经济,不仅要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的原理、原则及先进典型,还要讲清循环经济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的关系。
一是讲清发展循环经济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在经济发展中,如果能达到这“四个更”就比较理想。可以说,这“四个更”是循环经济原理的精神实质,是推行循环经济的落脚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因此,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统一部署。
二是讲清发展循环经济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关系。《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应当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这就从法律上把循环经济提升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层面。如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设备和产品,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
三是讲清发展循环经济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中,渗透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渗透到各类园区(开发区)的布局中,渗透到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的制定中,渗透到国家支持的产业、项目的安排中,并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付诸实施。
四是讲清发展循环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资源有限与需求无限的矛盾,还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推行循环经济首先需要统一的思想认识问题。
五是讲清发展循环经济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一定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六是讲清发展循环经济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加快转变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循环农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七是讲清发展循环经济与优化提升的关系。经济结构要不断调整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也要不断优化提升。实践表明,循环经济模式的实现、效益的提升必须要有先进实用的链接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有现成的先进实用技术可运用;有的需将已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有的没有现成技术,需要进行科研创新;有的虽有现成技术,但使用成本太高,需要自己研究成本低、效益高的新技术;有的技术难题,甚至在世界上也没有解决,要把科研人员组织起来,协同作战,联合攻关。重要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解决链接技术,还要有先进实用的装备(设备)才能实现,有的靠现有装备就可以,有的需要重新研制新装备,因此要重视振兴装备制造业。
八是讲清发展循环经济与应对市场风险的关系。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各种变化,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变化的形势,转危为机,寻求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机遇,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日本就是抓住了石油危机带来的机遇,组织力量主攻油耗高的问题,结果日本节油轿车一下子打开了美国市场。这告诉我们,需要不断跟踪研究变化的形势,采取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新对策,主动应对市场风险。
在农业上,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还要大力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这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各方面关心循环农业、支持循环农业的积极性,还可化解农业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九是讲清发展循环经济与因地制宜的关系。要辩证地分析看待不同区域的优势和劣势、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做好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大力推行循环经济,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制约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入手,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重点。
十是讲清发展循环经济与强化领导的关系。各地区各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领导,广泛发动,全面发展,重点突破。(作者系安徽省人大原副主任、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会长季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