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琼海市一家银行的营业员在清点人民币(11月28日摄)。 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是2008年11月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之后,首次回归“稳健”。 新华社发(蒙钟德 摄)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运行对利率的敏感度低,而对代表数量型工具的存款准备金率则较为在意。在防通胀的同时还要保增长,就必须保持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这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都有所要求。
“精细化”的货币政策操作,离不开整体政策的基调。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货币政策虽然总方向趋紧,但在基调上采用了更为适宜的中性稳健,实际操作上只要将稳健的基调把握好,可以随着形势变化而调整,扩大操作空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