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涨价遭家乐福断供
“两毛钱”战争,谁能挺到最后?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经过两周的高密度媒体曝光,康师傅和家乐福,国内最大的方便面企业和世界500强零售业巨头之间爆发的“断供事件”,在演绎了好几个版本之后,仍旧没有和解的迹象。
日前,记者专程前往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探访“断供门”背后的康师傅。
方便面“一哥”也有成本压力
自1992年投资800万美元在天津成立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康师傅”在内地成为方便面的代名词,牢牢占据着方便面“一哥”的位置。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方便食品事业群副总裁刘乾宗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称,康师傅去年销量达到388亿包,旗下各系列产品均在市场处于绝对领先位置。据AC尼尔森的统计,康师傅容器面和高价袋面销售额的占有率分别为69.8%及72.2%,稳居市场领先地位十余年,中价袋面亦处领导地位,市场占有率72.3%。
康师傅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公司毛利率同比下跌5.17%,溢利却同比上升34.33%,每股溢利从去年同期的2.64美分上涨为3.59美分。
既然已经处于绝对领先位置,而且企业经营“不差钱”,为什么还要提价呢?“断供事件”的一个版本就是,康师傅将旗下销售占比达三成的“经典袋面系列”零售价由每包2元升至2.2元,两毛钱的涨幅遭到家乐福抵制,因而引发康师傅方便面在家乐福“断供”。
刘乾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加价是因为成本的压力。他表示,做方便面的主要成本之一是面粉和棕榈油,一年多以前,面粉只有2.4元一公斤,现在是2.87元一公斤;去年7月,棕榈油5500元一吨,现在涨到8800元一吨。“尤其是袋面成本压力很大,经过协商,公司决定由2元涨到2.2元。桶面的承受能力比较强,因为本身的价格较袋面高,我们的桶面并没有涨价,一桶还是3.5元。”刘乾宗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