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刻不容缓
李毅中说,明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制约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依然突出,工业增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环境制约突出等问题迫使中国工业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已经刻不容缓。
李毅中称,‘“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转型升级,着力点在于下更大的功夫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以提高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推动工业发展,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李毅中要求,力争“十二五”时期,工业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
他还提出,初步确定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战略新兴产业比重将逐年上升
工信部还明确,“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要逐年上升,要以此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谈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李毅中要求各地工业主管部门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相结合,不能另搞一套,重复建设,必须结合起来同时带动传统产业的提升。第二必须有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和灵魂。第三,要把市场的主导和政府的引导结合起来,政府不能够放任自流,要在规划市场准入条件和标准的建立上要有所作为。第四,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它的发展,比如说现代物流、软件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科技咨询等。
李毅中表示,将通过以上措施,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李毅中透露,“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重点工作包括:一是围绕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生产各环节的综合集成,形成全行业覆盖、全流程渗透、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格局;二是注重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带动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三是推进信息技术在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国计民生重要领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四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协调推进政府部门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五是大力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推动医疗、教育、社保、文化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记者 李雁争 ○编辑 阮奇)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