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支招用户如何防范手机病毒 伴随智能手机步入寻常百姓家,手机安全也引发了大众关注。昨日,针对近期席卷全国的“手机僵尸病毒”以及“三条微博收费3900元”等热门话题,省会通信业内资深人士提醒手机用户,平时不要随意下载免费软件,发现手机病毒及时删除;购买智能手机时要问清楚手机是否有自动升级的内置模块和软件,小心后台流量误入“收费陷阱”。
随意下载免费软件危险大
如今的智能手机中,除了各类IM软件、邮箱、游戏账号,还有炒股账号、银行账号等重要信息。手机已经成了每个人的“第二身份”,一旦遭受病毒入侵,损失可想而知。日常使用中如何防范手机病毒?
省会一位不愿具名的通信业内人士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流量监控数据显示,目前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上供用户下载的手机应用软件中,约有 6%被捆绑进手机病毒或恶意插件,而每1000万用户就有260万用户中过病毒或木马。黑客通过把事先编制好的手机病毒放在一些WAP网站上,以插件的形式隐藏在某种知名软件里,一旦用户下载使用这种软件,手机就会中毒。他提醒消费者,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于陌生短信中的链接网站,尤其是藏有木马的色情网站,用户不要随便点击进入;乱码短信、彩信,删!对于陌生短信尤其是彩信,不要轻易点击查看;蓝牙、红外等不要接受陌生交流请求;对于各类陌生号码发送的中奖、扣费、退税、欠费这类的短信,用户不要轻易相信;保证软件下载的安全性,避免陌生可执行性文件植入电脑。
此外,用户还要提高手机软件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必须的安全防护知识,不要随意下载安装不正规的手机应用软件,理性看待免费软件。同时,最好安装手机安全软件,,定期对手机进行软件查毒,斩断病毒和木马通过联网、短信或者蓝牙连接等进入用户手机的通道。
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一些规范手机软件行业的政策法规,界定手机安全相关标准,只有产业链上涉及的开发者、拥有应用商店的运营商、终端厂商等合力,从审核、准入、管理上严把关,才能更好地解决眼下各种难题,保护用户的权益。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