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永健认为,在货币政策明确转向稳健的背景下,尽管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保持旺盛,但信贷控制更趋严格将导致新增贷款规模下降。
“但在国内信贷需求旺盛、境外资本流入压力较大同时公开市场回笼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预计2011年底之前准备金率还有可能上调3—4次,每次0.5个百分点。考虑到目前部分银行的贷存比已经超过75%,未来再次差别性调整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鄂永健认为。
加息空间较大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CPI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个结果仍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有业内人士分析,12月份CPI会出现见顶回落的可能性较大。首先是正翘尾效应会于12月份消失而减缓物价上涨,另外近期政府价格调控措施起效,食品价格开始出现回落。
不过,陆志明认为,虽然年内通胀压力将见顶回落,但是未来农产品价格长期看涨、工资与资源品价格逐渐走高、热钱流入加速使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仍在、美元贬值推动大宗商品上行等通胀压力仍将中长期存在,再加上今年年初物价较低的基期效应,物价可能在2010年底有所回落之后再度上行,预计2011年通胀压力将前高后低。
同时,由于2010年下半年货币信贷增速仍处于高位。即便2011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的时滞也会导致短期内流动性过剩的状况难以缓解。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加息与资本市场上涨预期下热钱流入加快。货币层面的宽松也会增加2011年上半年的通胀压力。
陆志明认为,合理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货币通胀预期管理。尤其是在国际游资流入加速、通胀压力仍将维持高位的2011年上半年,应尽早采取有力的货币政策转变通胀预期。如在调整数量工具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对价格工具利率进行调整。明年如果外汇占款比较多,就有必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4个百分点;对于目前存在负利率问题也应尽力修复,可适当加息1—2次,每次上调0.25个百分点,尽量缩小负利率的程度,降低其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