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输入型通胀及成本推动型通胀叠加的压力不可忽视。在本轮中国经济增长已经高调起步的背景下,CPI已经持续上升,未来五年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来自全球美元的泛滥,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以及越来越强的资源、劳动力和流通等方面的成本推动。所以,采取加息政策是管理通胀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但反观央行近10年来的货币政策,对利率工具的使用是非常谨慎的。照目前形势分析,短期内仍无法看到国内存贷款利率持续大幅上调的可能性。
相对利率政策,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能更加频繁,目前大行和中小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分别提高至18%和16%,未来仍有进一步上调空间。
考虑到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状况,准备金率的上调、银根的收紧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抛售资产。由于信贷类资产收益率较高,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抛售国债、企业类债、票据等相对收益率较低的资产。资金的抽离会导致债券市场规模缩减,活跃程度下降,甚至不排除未来会出现债券发行流标的情况出现。如果未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20%以上,多数银行会感受到资金紧张的压力,抛售资产力度会加大。
当然,影响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关键变量是外汇占款增量,如果增加很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提得高一些,但会出现结构性问题;如果紧缩力度超过外汇占款增量,对存量就会带来压力。届时,货币市场就会出现明显波动。
近几个月以来,我国外汇占款增量增长迅速,未来货币政策调控压力在加大。伴随未来中美息差的拉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资产价格上行,明年热钱的加快流入可能性依然存在,而央票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能会更加频繁。(记者 张朝晖)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