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金融、开发房产、变身游资……
本报记者 武岩生
■动向:部分资本悄然撤离实业
在河北经商多年的浙江商人孙先生,最近正在忙着募集同乡们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并不是用来经营他熟悉的服装产业,而是想共同出资1亿元成立一个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担保公司。
无独有偶,石家庄某医药企业,最近也在酝酿调集资金,准备自己入主成为某家商业银行的股东,而此前,其已经是一家商业银行的河北大股东。
孙先生还告诉记者,他的老乡中,有许多已经从自己传统行业中抽身出来,从事房产开发或者建立投资公司,目前仅石家庄正在开盘的楼盘就有六七家有浙商资本背景。此外,这些从实业出逃的资本,在逐利性的驱使下,还在参与各种题材的炒作。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数据显示,温州市10月份的居民储蓄余额比9月份减少了80余亿。有人据此猜测,这其中有资本沦为游资,四处伏击。
无论从服装、鞋袜等实体经济起家的浙商,还是本土的医药企业,在依靠实业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后,为什么现在反而不热衷于投资实业而化身游资了呢?“现在做实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利润非常低,远没有房地产、股票的回报率高。”孙先生对记者透露了他涉足金融的初衷,“并且,做实业面对的情况往往纷繁复杂,各种阻力、各种关系,非常纠结,不如金融单纯,也不如题材炒作来钱快”。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