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这股涨价热潮,某些垄断国企也虎视眈眈,意图搭上这班车,大发其财。像最近莫名出现的柴油荒,油企对外宣称是由国际油价攀升致使减少生产、民间资金炒作、地方炼油厂炼油亏损减产等6大因素造成的。结果给国家发改委鞭子一抽,两大巨头中石油、中石化都表示,油荒会在1个月后结束。这说明和过往一样,什么“民间资金炒作”,不过是两大巨头“逼宫”涨价的招数罢了。
前天,广东省物价部门表示,近期将严控出台政府提价项目,尚未实施的天然气调价方案一律暂缓出台;除国家和省部署的资源环境价改外,其他新提价项目一律从严控制。这种先管住政府提价的做法,值得肯定。
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高,价格直接关联需求,按市场规律办事是必然的,政府能够做的就是维护市场秩序。而政府定价的民生产品价格——包括民用燃气、电力、自来水、城市公交、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停车场、物业服务、学校收费等涉及民生的价格变动,则要复杂得多——既要遵循市场规则,更要照顾民生需求,甚至应该把后者放在更优先、更重要的序列加以考量。
公众有此要求,并不过分,因为这类产品的提供者多半是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的垄断性国企,坐收垄断之利,甚至旱涝保收(像中石油,亏损可以获得政府补贴),按权责对原则,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应该的。像某些大型国企,垄断市场时强调计划,产品定价时信奉市场,为了提价不惜人为制造供不应求的恐慌局面,这便是罔顾社会责任的表现。因此,在从严管住政府提价的同时,还要管管这些长不大的“孩子”,不要无视公众的通胀痛感,火上浇油乱提价。(练洪洋)
责任编辑:cprpw